三生一体的山东绿色乡村住区类型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第12-18页 |
·国内外生态村的研究 | 第12-15页 |
·基于物质代谢的生态城市研究 | 第15-16页 |
·山东农村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 第16-18页 |
·山东生态农业发展动态研究 | 第18页 |
·研究简评 | 第18页 |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研究框架及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构建三生一体乡村人居环境的认识框架 | 第21-27页 |
·人居环境概念与科学理论 | 第21-22页 |
·人居环境建设实践 | 第22-25页 |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与反思 | 第22-23页 |
·乡村住区与乡村人居环境 | 第23-24页 |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愿景 | 第24-25页 |
·乡村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 | 第25-26页 |
·调研认识框架 | 第26-27页 |
·确定要点 | 第26页 |
·选择要素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山东乡村住区基本情况及调研设计 | 第27-46页 |
·自然地理特征 | 第27-31页 |
·地形地貌 | 第27页 |
·水文 | 第27-28页 |
·气候 | 第28-29页 |
·土壤 | 第29-30页 |
·植被 | 第30-31页 |
·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 第31-33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31-32页 |
·农村社会发展情况 | 第32-33页 |
·生态农业发展 | 第33-35页 |
·分区 | 第34-35页 |
·发展模式 | 第35页 |
·乡村建设及人居环境发展 | 第35-38页 |
·新农村建设 | 第35-36页 |
·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建设现状 | 第36页 |
·乡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 第36-38页 |
·调研设计 | 第38-46页 |
第四章 实例调研数据整理与类型分析 | 第46-67页 |
·调研案例整体情况说明 | 第46页 |
·整体情况 | 第46页 |
·评价原则 | 第46页 |
·案例使用方法 | 第46页 |
·调研案例社会组织方式分析 | 第46-49页 |
·调研案例代谢模式分析 | 第49-59页 |
·水代谢 | 第49-51页 |
·养分代谢 | 第51-55页 |
·能量代谢 | 第55-59页 |
·调研案例空间要素分析 | 第59-61页 |
·尺度分析 | 第59-60页 |
·空间整合模式 | 第60-61页 |
·空间形态 | 第61页 |
·类型与综合分析评价 | 第61-67页 |
·类型总结 | 第61-62页 |
·综合分析评价 | 第62-67页 |
第五章 调研案例“三生一体”改造模式建议 | 第67-82页 |
·模式推演 | 第67-74页 |
·社会组织方式 | 第67-68页 |
·代谢模式 | 第68-69页 |
·尺度模式 | 第69页 |
·空间整合模式 | 第69-74页 |
·小结 | 第74页 |
·调研案例概念性设计研究-以西单村为例 | 第74-82页 |
·村庄概况 | 第74-75页 |
·“三生”现状 | 第75-76页 |
·模式改造及评价分析 | 第76-8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2-8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82页 |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图表来源 | 第86-90页 |
后记 | 第90-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竞赛成果 | 第91-92页 |
附录1 调研表格 | 第92-94页 |
附录2 调研提纲 | 第94-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