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葱茶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 ·中药质量控制现状 | 第11-12页 |
|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常用方法及新技术的应用 | 第12-15页 |
| ·常用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新技术的应用 | 第14-15页 |
|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发展趋势及展望 | 第15-17页 |
| 2 立题背景 | 第17-18页 |
| ·榄葱茶原质量标准 | 第17-18页 |
| ·榄葱茶原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榄葱茶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20-38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0页 |
| ·仪器 | 第20页 |
| ·试药 | 第20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20-36页 |
| ·青果的TLC鉴别 | 第20-22页 |
| ·生姜的TLC鉴别 | 第22-29页 |
| ·紫苏叶的TLC鉴别 | 第29-32页 |
| ·葱头的TLC鉴别 | 第32-36页 |
| 3 讨论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榄葱茶的含量测定 | 第38-58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8页 |
| ·仪器 | 第38页 |
| ·试药 | 第38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8-57页 |
| ·迷迭香酸含量测定 | 第38-45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 第38-40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40-45页 |
| ·没食子酸含量测定 | 第45-51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试验 | 第45-46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46-51页 |
| ·提取方法的考察 | 第51-52页 |
| ·提取溶剂的考察 | 第52-53页 |
|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条件 | 第53-55页 |
| ·验证试验 | 第55页 |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55-57页 |
| 3 讨论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榄葱茶HPLC指纹图谱研究 | 第58-75页 |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8页 |
| ·仪器 | 第58页 |
| ·试药 | 第58页 |
| 2 方法与结果 | 第58-74页 |
|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58-62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58-59页 |
| ·检测波长得选择 | 第59-60页 |
| ·流速的选择 | 第60-61页 |
| ·柱温的选择 | 第61-62页 |
| ·结果 | 第62页 |
| ·供试品溶液制备条件优化 | 第62-66页 |
| ·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62页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62-64页 |
| ·溶剂用量的选择 | 第64-65页 |
| ·提取时间的选择 | 第65-66页 |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66页 |
| ·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 第66页 |
| ·方法学考察与结果 | 第66-71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66-68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68-69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69-71页 |
|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 第71-74页 |
| ·样品测定 | 第71-72页 |
| ·榄葱茶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确定 | 第72-73页 |
| ·相似度分析 | 第73页 |
| ·共有峰归属 | 第73-74页 |
| 3 讨论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榄葱茶质量标准提高后的质量标准草案 | 第75-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