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三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4-53页 |
1. 中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第14-16页 |
2. 中风的病因特点 | 第16页 |
·内伤积损 | 第16页 |
·劳欲过度 | 第16页 |
·饮食不节 | 第16页 |
·情志所伤 | 第16页 |
·气虚邪中 | 第16页 |
3. 中风的病机特点 | 第16-18页 |
4. 历代中医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18-26页 |
·先秦汉晋唐五代时期 | 第18-21页 |
·宋金元明时期 | 第21-25页 |
·清朝时期 | 第25页 |
·近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 | 第25-26页 |
5. 中医学对中风的治疗 | 第26-27页 |
6. 中医学对中风的预防 | 第27页 |
7. 舌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 第27-29页 |
·舌与经络的关系 | 第27页 |
·舌与脏腑的关系 | 第27-29页 |
8.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针灸治疗的作用原理 | 第29页 |
9. 现代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第29-32页 |
·缺血性中风 | 第29-30页 |
·出血性中风 | 第30-32页 |
10. 言语功能评定技术 | 第32-35页 |
·言语与语言 | 第33页 |
·言语产生的基础 | 第33页 |
·言语的特征 | 第33-35页 |
11. 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评定技术 | 第35-37页 |
·言语功能障碍的筛选 | 第35-37页 |
·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程序 | 第37页 |
12. 失语症 | 第37-44页 |
·失语症的主要症状 | 第38-39页 |
·失语症的分类 | 第39-40页 |
·失语症的评定方法 | 第40-43页 |
·失语症的诊断 | 第43页 |
·专项语言功能测验 | 第43页 |
·语言功能检测的注意事项 | 第43-44页 |
13. 构音障碍 | 第44-53页 |
·构音障碍的功能评定 | 第44-50页 |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评定法 | 第50-53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53-6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53-56页 |
·一般资料 | 第53页 |
·诊断标准 | 第53-54页 |
·纳入标准 | 第54页 |
·排除标准 | 第54-55页 |
·剔除病例标准 | 第55页 |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 第55页 |
·全面中止试验的标准 | 第55-56页 |
2. 分组及治疗方案 | 第56页 |
3. 治疗方法 | 第56-57页 |
·舌三针组 | 第56-57页 |
·对照组 | 第57页 |
4. 统计学方法 | 第57页 |
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6. 讨论与体会 | 第60-61页 |
7. 结论 | 第61-62页 |
8. 不足与展望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附录 | 第72-92页 |
附录1:评分量表 | 第72-74页 |
附录2:失语症的评定方法 | 第74-90页 |
附录3:舌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