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英文缩略词 | 第7-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斜带石斑鱼概况 | 第11-12页 |
| ·细胞因子 | 第12页 |
| ·白细胞介素-10 | 第12-14页 |
| ·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0家族 | 第12-14页 |
| ·鱼类中白细胞介素-10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 ·白细胞介素-16 | 第14-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 2 斜带石斑鱼IL-10和IL-16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7-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 ·实验用鱼 | 第17页 |
| ·载体与菌株 | 第17页 |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主要溶液和试剂的配制 | 第17-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26页 |
| ·斜带石斑鱼组织样品的预处理 | 第18页 |
| ·斜带石斑鱼总RNA的提取 | 第18页 |
| ·斜带石斑鱼IL-10和IL-16基因的克隆 | 第18-26页 |
| ·斜带石斑鱼IL-10和IL-16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 ·斜带石斑鱼IL-10基因的克隆结果和分析 | 第26-27页 |
| ·斜带石斑鱼IL-16基因的克隆结果和分析 | 第27-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3 斜带石斑鱼IL-10和IL-16的原核重组表达 | 第38-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菌株和载体 | 第38页 |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 ·主要溶液 | 第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3页 |
| ·IL-10的原核表达 | 第38-42页 |
| ·IL-16的原核表达 | 第42-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 ·IL-10的原核表达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IL-16的原核表达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讨论 | 第47-48页 |
| 4 斜带石斑鱼IL-10和IL-16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 | 第48-54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 ·实验用鱼 | 第48页 |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48页 |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 ·斜带石斑鱼的暂养 | 第48页 |
| ·灭活哈维氏弧菌的制备 | 第48页 |
| ·斜带石斑鱼免疫实验和样品的采集 | 第48页 |
| ·荧光定量用引物 | 第48-49页 |
| ·cDNA一链的合成 | 第49页 |
| ·荧光定量PCR | 第49-50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 ·灭活哈维氏弧菌免疫石斑鱼前后IL-10和IL-16的组织表达差异 | 第50页 |
| ·灭活哈维氏弧菌免疫石斑鱼后IL-10在各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差异 | 第50-51页 |
| ·灭活哈维氏弧菌免疫石斑鱼后IL-16在各组织中的时空表达差异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5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
| 导师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