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二氯噁菌唑简介 | 第9页 |
| ·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9-17页 |
| ·前处理方法 | 第10-12页 |
| ·检测方法 | 第12-17页 |
| ·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二氯噁菌唑在马铃薯,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 第22-34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试剂 | 第22页 |
|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二氯噁菌唑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23页 |
|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 ·分析方法的确立 | 第24-33页 |
| ·仪器的选择 | 第24页 |
| ·波长的选择 | 第24-25页 |
| ·流动相及其流速的选择 | 第25-26页 |
| ·前处理条件的选择 | 第26-30页 |
| ·方法线性考察 | 第30-31页 |
| ·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考察 | 第31-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20%二氯噁菌唑悬浮剂在马铃薯上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研究 | 第34-49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4-36页 |
| ·试验时间、地点 | 第34页 |
| ·供试药剂、试验作物 | 第34页 |
| ·气候条件、土壤类型 | 第34-35页 |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 ·田间试验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第36-37页 |
| ·消解动态试验样品 | 第36页 |
| ·最终残留试验样品 | 第36-37页 |
| ·田间样品及实验室样品的运输和储存 | 第37页 |
| ·残留量计算公式 | 第37页 |
| ·样品测定与分析 | 第37-48页 |
| ·消解动态试验结果 | 第37-43页 |
| ·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 第43-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讨论 | 第48页 |
| ·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讨论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土壤性质对二氯噁菌唑降解的影响 | 第49-63页 |
| ·供试土壤 | 第49页 |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49-50页 |
| ·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 ·pH的测定 | 第50页 |
| ·样品检测方法 | 第50-51页 |
| ·土壤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50页 |
| ·土壤样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50页 |
| ·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考察 | 第50-51页 |
| ·实验设计 | 第51-53页 |
| ·是否灭菌对降解的影响 | 第51页 |
| ·是否去有机质对降解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含水率对降解的影响 | 第52页 |
| ·不同温度对降解的影响 | 第52页 |
| ·pH对降解的影响 | 第52页 |
| ·不同土壤对降解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 ·土壤理化性质 | 第53页 |
| ·土壤是否灭菌对二氯噁菌唑降解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土壤是否去除有机质对二氯噁菌唑降解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土壤含水率对二氯噁菌唑降解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不同温度对二氯噁菌唑降解的影响 | 第57-59页 |
| ·不同p H对二氯噁菌唑的降解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不同土壤中二氯噁菌唑降解 | 第60-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5页 |
| ·二氯噁菌唑残留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 | 第63页 |
| ·二氯噁菌唑的消解及最终残留情况 | 第63-64页 |
| ·二氯噁菌唑消解速率评价及合理使用建议 | 第64页 |
| ·土壤中二氯噁菌唑降解的主要因素 | 第6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64页 |
|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