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6页 |
| ·二氧化钛催化剂的性质及研究进展 | 第8-14页 |
| ·二氧化钛的特性 | 第8页 |
| ·纳米TiO_2光催化的原理 | 第8-10页 |
| ·二氧化钛的应用 | 第10-12页 |
| ·TiO_2太阳能电池 | 第10-11页 |
| ·TiO_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11页 |
| ·TiO_2自清洁玻璃 | 第11-12页 |
| ·二氧化钛的改性 | 第12-14页 |
| ·贵金属沉积于TiO_2表面 | 第12-13页 |
| ·复合半导体 | 第13页 |
| ·TiO_2掺杂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 第13-14页 |
| ·TiO_2负载多酸及多酸盐 | 第14页 |
| ·石墨相氮化碳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石墨相氮化碳的研究历史 | 第14-15页 |
| ·g-C_3N_4的性质 | 第15-16页 |
| ·化学稳定性 | 第15页 |
| ·热稳定性 | 第15页 |
| ·光电学特性 | 第15-16页 |
| ·石墨相氮化碳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6-19页 |
| ·光催化分解水 | 第16-17页 |
| ·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 | 第17页 |
| ·碱性催化剂 | 第17-18页 |
| ·催化有机反应 | 第18-19页 |
| ·杂多酸催化剂 | 第19-21页 |
| ·杂多酸的催化性能 | 第19-20页 |
| ·杂多酸的负载 | 第20-21页 |
| ·有机染料污染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 第21-23页 |
| ·有机染料的危害 | 第21-22页 |
|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22-23页 |
| ·物理法 | 第22页 |
| ·化学法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页 |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26-33页 |
| ·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30页 |
| ·制备TiO_2和H_3PW_(12)O_(40)/TiO_2复合催化剂材料 | 第27-28页 |
| ·制备g-C_3N_4 | 第28-29页 |
| ·制备H_3PW_(12)O_(40)/TiO_2-g-C_3N_4催化剂 | 第29-30页 |
| ·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 第30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 ·UV-Vis/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30-31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1页 |
|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1页 |
| ·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H_3PW_(12)O_(40)/TiO_2-g-C_3N_4复合催化剂的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33-48页 |
| ·催化剂材料的表征 | 第33-41页 |
| ·XRD分析 | 第33-34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4-36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 ·UV-Vis/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37-39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 ·电镜分析 | 第40-41页 |
| ·光催化污染物的降解实验 | 第41-48页 |
| ·模拟太阳光下合成的催化剂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 第43-44页 |
| ·不同质量组分合成的H_3PW_(12)O_(40)/TiO_2-g-C_3N_4催化剂光催化降解 | 第44-45页 |
| ·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 | 第45-46页 |
| ·制备的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情况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