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尖山地区长6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7-10页 |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0-14页 |
·构造背景 | 第10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0-13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原则 | 第10-11页 |
·标志层的确定 | 第11-13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3页 |
·长6油层组的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 第14-24页 |
·物源分析 | 第14-15页 |
·砂岩类型和特征 | 第14页 |
·重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 | 第14-15页 |
·古流方向分析 | 第15页 |
·储层沉积体系及识别标志 | 第15-22页 |
·沉积体系识别标志 | 第15-19页 |
·沉积体系类型划分 | 第19-22页 |
·单井沉积微相确定 | 第22-23页 |
·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与评价 | 第24-39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4-27页 |
·岩石类型及碎屑组分 | 第24-26页 |
·填隙物特征 | 第26-27页 |
·孔隙特征 | 第27-31页 |
·孔隙和喉道类型 | 第27-28页 |
·孔喉微观特征 | 第28-31页 |
·储层物性 | 第31-36页 |
·储层的非均质性 | 第36-37页 |
·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 第36-37页 |
·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 | 第37页 |
·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 第39-52页 |
·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 第39-47页 |
·各小层地层水物理化学特征 | 第39-40页 |
·测井资料的处理 | 第40-45页 |
·长6油层组产层的识别 | 第45-46页 |
·各油层组油水层的分布特征 | 第46-47页 |
·油藏成藏规律 | 第47-49页 |
·长6油层组有利区预测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