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第12-26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研究资料 | 第12页 |
·纳入标准 | 第12-14页 |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文献检索 | 第14页 |
·文献筛选 | 第14-15页 |
·数据提取 | 第15页 |
·偏倚评估 | 第15页 |
·数据分析 | 第15-16页 |
2 研究结果 | 第16-22页 |
·文献检出情况 | 第16-17页 |
·纳入研究的偏倚评估 | 第17-18页 |
·疗效分析 | 第18-22页 |
3 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偏倚评估分析 | 第22-23页 |
·异质性分析 | 第23页 |
·敏感性分析 | 第23页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4 研究结果对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的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26-5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6-29页 |
·受试者来源 | 第26页 |
·受试者筛选 | 第26-2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9-38页 |
·试验流程图 | 第29-30页 |
·样本量估算 | 第30-31页 |
·随机 | 第31页 |
·盲法 | 第31页 |
·对照设计 | 第31页 |
·治疗方案 | 第31-34页 |
·观察指标 | 第34-37页 |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 第37页 |
·质量控制 | 第37-38页 |
·伦理审批 | 第38页 |
3 结果 | 第38-50页 |
·病例完成情况 | 第38-39页 |
·基线分析 | 第39-41页 |
·疗效指标 | 第41-50页 |
讨论 | 第50-59页 |
1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 第50-53页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定义 | 第50页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机制 | 第50-51页 |
·中医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 第51-53页 |
2 穴位敷贴疗法的发展、机制 | 第53-54页 |
·穴位敷贴疗法发展 | 第53页 |
·穴位敷贴疗法机制及优势 | 第53-54页 |
·穴位敷贴疗法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现代研究 | 第54页 |
4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方案讨论 | 第54-57页 |
·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中药选择 | 第55-56页 |
·穴位选择 | 第56页 |
·疗效指标选择 | 第56-57页 |
5 疗效观察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件 | 第65-76页 |
附件1:综述 | 第65-70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件2:检索策略 | 第70-72页 |
附件3:心绞痛日记 | 第72-73页 |
附件4: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 第73-75页 |
附件5: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