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医疗机构组织制度研究 | 第12-13页 |
·医疗机构税收政策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创新和不足 | 第16-19页 |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研究不足 | 第17-19页 |
2 医疗机构税收优惠理论分析 | 第19-27页 |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 第19-21页 |
·涉及民生 | 第19-20页 |
·高专业性与高风险性并存 | 第20-21页 |
·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税收优惠的含义及形式 | 第21-22页 |
·现有理论介绍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机制 | 第24-27页 |
3 我国医疗机构经营现状分析 | 第27-39页 |
·医疗机构的概念界定 | 第27-30页 |
·我国医疗机构的职能和组织形式 | 第27-28页 |
·我国医疗机构的类型 | 第28-30页 |
·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的经营分析 | 第30-36页 |
·我国医疗机构规模及构成 | 第30-32页 |
·我国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占有量 | 第32-34页 |
·我国医疗机构服务量 | 第34-36页 |
·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的经营现状简评 | 第36-39页 |
4 我国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评价 | 第39-49页 |
·医疗机构适用的税收政策背景 | 第39-42页 |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定位于“公益性”的医疗机构 | 第39-40页 |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的医疗机构 | 第40页 |
·第三阶段:回归“公益性”的医疗机构 | 第40-42页 |
·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框架及特点 | 第42-45页 |
·目前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框架 | 第42-44页 |
·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特点 | 第44-45页 |
·目前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医疗资源影响 | 第45-49页 |
·对营利性医疗机构构成税收歧视 | 第45-46页 |
·多头管理行政效率低下,差别待遇滋生寻租空间 | 第46-47页 |
·无法形成促进公益事业的激励机制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5 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49-55页 |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经验——以美国为例 | 第49-51页 |
·医疗机构的分类 | 第49页 |
·免税资格认定 | 第49-50页 |
·监督管理办法 | 第50-51页 |
·税收优惠制定 | 第51-53页 |
·所得税的处理 | 第51-52页 |
·捐赠的处理 | 第52-53页 |
·其它税种的处理 | 第53页 |
·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国际经验简要评析 | 第53-55页 |
·医疗机构层次分明,管理制度完善 | 第53-54页 |
·税收设计激励与约束并存 | 第54-55页 |
6 完善我国医疗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讨论 | 第55-63页 |
·税收优惠政策设计应重点考虑服务性质差别 | 第55-57页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征一切税收 | 第56页 |
·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及其相应所得免税 | 第56-57页 |
·完善立法,增强税收政策实操性 | 第57-60页 |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 第57-58页 |
·多税种统筹设计完善激励机制 | 第58-59页 |
·明确税收条款,增强政策实操性 | 第59-60页 |
·加强税务管理,保障政策目标 | 第60-63页 |
·统一税务登记,明确税务部门监管权力 | 第60-61页 |
·持续管理,实现税务稽核制度化 | 第61-62页 |
·信息公开,税务监督透明化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