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引言 | 第10页 |
·水滑石的概述 | 第10-19页 |
·水滑石的结构 | 第10-11页 |
·水滑石的性质 | 第11-13页 |
·水滑石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共沉淀法 | 第13-14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14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4页 |
·焙烧还原法 | 第14-15页 |
·微波合成法 | 第15页 |
·其它合成方法 | 第15页 |
·水滑石的改性 | 第15-17页 |
·表面改性 | 第15-16页 |
·插层改性 | 第16-17页 |
·水滑石的表征方法 | 第17-18页 |
·水滑石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催化α-蒎烯氧化反应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均相催化体系 | 第19-21页 |
·环状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 | 第19-21页 |
·非金属催化体系 | 第21页 |
·杂多酸催化体系 | 第21页 |
·多相催化体系 | 第21-23页 |
·沸石分子筛及负载型催化体系 | 第21-22页 |
·氧化铝催化体系 | 第22-23页 |
·其它催化体系 | 第2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2 SP插层LDHs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4-36页 |
·前言 | 第24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水滑石催化α-蒎烯氧化反应 | 第25-26页 |
·插层改性水滑石的制备 | 第26页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26页 |
·主要催化产物分析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SP/LDHs的表征 | 第27-30页 |
·XRD表征分析 | 第27-28页 |
·FT-IR表征分析 | 第28-29页 |
·SEM表征分析 | 第29-30页 |
·SP/LDHs催化性能的优化 | 第30-34页 |
·不同插层剂对LDHs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SP/LDHs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31页 |
·反应介质对SP/LDHs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反应时间对SP/LDHs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反应温度对SP/LDHs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研究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SP表面改性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 | 第36-46页 |
·引言 | 第36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表面改性水滑石的制备 | 第36页 |
·活化指数的测定 | 第36-37页 |
·表征方法 | 第37页 |
·表面改性水滑石的条件优化 | 第37-39页 |
·改性剂量对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37-38页 |
·改性温度对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改性时间对活化指数的影响 | 第39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9-45页 |
·XRD表征 | 第39-40页 |
·FT-IR表征 | 第40-42页 |
·扫描电镜表征 | 第42页 |
·元素分析表征 | 第42-43页 |
·TG-DTG表征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SP表面改性水滑石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46-52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n(H_2O_2):n(-蒎烯)比值对催化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催化剂的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9页 |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率的考察 | 第49-51页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次数 | 第49-50页 |
·循环使用后催化剂的元素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