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配隶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2 配隶法在宋朝确立及原因分析 | 第12-18页 |
| ·宋朝配隶制度的确立 | 第12-14页 |
| ·配隶制度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 ·宋朝配隶法的立法情况 | 第13-14页 |
| ·配隶法在宋朝确立的原因 | 第14-18页 |
|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政权的需要 | 第14页 |
| ·经济基础的变革 | 第14-15页 |
| ·补充兵源的需要 | 第15页 |
| ·无偿获取劳动力 | 第15-16页 |
| ·完善刑罚体系的需要 | 第16-18页 |
| 3 配隶法在宋朝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 | 第18-30页 |
| ·宋朝配隶法的适用对象 | 第18-21页 |
| ·判处徒以上的"盗贼"犯 | 第18-19页 |
| ·贪赃枉法罪的官吏 | 第19页 |
| ·犯罪的军人 | 第19页 |
| ·违法的经营者 | 第19-20页 |
| ·危害地方的恶霸 | 第20页 |
| ·累犯 | 第20页 |
| ·杂犯 | 第20-21页 |
| ·配隶法施刑的程序 | 第21-24页 |
| ·杖脊 | 第21-22页 |
| ·刺面 | 第22-23页 |
| ·部送 | 第23-24页 |
| ·配所的确定 | 第24-28页 |
| ·衙门 | 第25-26页 |
| ·沙门岛 | 第26页 |
| ·厢军 | 第26-27页 |
| ·禁军 | 第27页 |
| ·官营场务 | 第27-28页 |
| ·拣放、量移 | 第28-30页 |
| ·配隶的刑期 | 第28-29页 |
| ·拣放 | 第29页 |
| ·量移 | 第29-30页 |
| 4 对宋朝配隶法的评析 | 第30-39页 |
| ·配隶法在宋朝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 第30页 |
| ·配隶法的"配"与封建五刑中的"流"的异同 | 第30-31页 |
| ·大规模集中监管罪犯的尝试 | 第31-33页 |
| ·配所不同于当时和后世的监狱 | 第31-32页 |
| ·犯人一般在军中服役 | 第32页 |
| ·可以拣放、量移 | 第32页 |
| ·家属可以随往配所 | 第32-33页 |
| ·配隶法是宋朝广泛适用的刑罚制度 | 第33-34页 |
| ·适应了刑罚制度的变化 | 第33页 |
| ·适应了兵制的变化 | 第33页 |
| ·满足了封建政府对劳动力的获取 | 第33-34页 |
| ·宋朝配隶法的弊端 | 第34-36页 |
| ·配隶法的残酷 | 第34-35页 |
| ·配隶法不利于改造犯罪 | 第35-36页 |
| ·配隶法对后世的影响 | 第36-39页 |
| ·配隶法对充军制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配隶法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 第37-39页 |
| 5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