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品种论文

PPARα信号通路基因与牦牛肌内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SUMMARY第6-8页
略缩词表第8-11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20页
   ·牦牛简介第11-12页
   ·脂肪及其脂肪酸第12页
   ·PPAR 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第12-19页
     ·PLTP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FABP 家族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LPL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CD36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6页
     ·ME1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SCD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SCP2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8页
     ·ApoA1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DBI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9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20-27页
   ·试验动物的来源及组织样品的采集第20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0页
   ·试验常用试剂及试剂盒第20页
   ·主要溶液及试剂的配置方法第20页
   ·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测定第20-21页
   ·候选基因的克隆第21-23页
     ·总 RNA 的提取及其检测第21页
     ·cDNA 的合成第21-22页
     ·引物的设计第22页
     ·RT-PCR 反应体系及其扩增条件第22-23页
     ·PCR 产物回收、克隆、鉴定及其测序第23页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第23-25页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23-24页
     ·Real-time PCR第24-25页
   ·肌肉组织中蛋白样品的制备及其定量第25页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第25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5-27页
     ·脂肪酸组成差异分析第25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5-26页
     ·基因表达量分析第26-27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7-55页
   ·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酸组成的检测第27-28页
   ·牦牛和黄牛总 RNA 提取质量的检测第28页
   ·牦牛 FABP4 基因 cDNA 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33页
     ·牦牛 FABP4 基因的 PCR 扩增第28-29页
     ·牦牛 FABP4 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第29页
     ·牦牛 FABP4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9-32页
     ·牦牛 FABP4 基因编码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2-33页
   ·牦牛 ApoA1 基因 cDNA 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3-38页
     ·牦牛 ApoA1 基因的 PCR 扩增第33页
     ·牦牛 ApoA1 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第33-34页
     ·牦牛 ApoA1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4-37页
     ·牦牛 ApoA1 基因编码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第37-38页
   ·牦牛 LPL 基因 cDNA 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8-45页
     ·牦牛 LPL 基因的 PCR 扩增第38-39页
     ·牦牛 LPL 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第39-40页
     ·牦牛 LPL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0-43页
     ·牦牛 LPL 基因编码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第43-45页
   ·牦牛 SCP2 基因 cDNA 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5-50页
     ·牦牛 SCP2 基因的 PCR 扩增第45页
     ·牦牛 SCP2 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第45-46页
     ·牦牛 SCP2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6-49页
     ·牦牛 SCP2 基因编码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第49-50页
   ·牦牛和黄牛肌肉组织中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第50-51页
   ·候选基因表达量与牦牛和黄牛肌内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分析第51-53页
   ·Western blot 结果第53-55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55-61页
   ·牦牛和黄牛肌内脂肪酸组成分析第55页
   ·FABP4、ApoA1、LPL 及 SCP2 基因克隆试验分析第55-58页
     ·FABP4 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5-56页
     ·ApoA1 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6-57页
     ·LPL 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7页
     ·SCP2 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7-58页
   ·候选基因 mRNA 表达量试验分析第58页
   ·候选基因 mRNA 表达量与牦牛和黄牛肌内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分析第58-60页
   ·LPL 蛋白在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分析第60-61页
第五部分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4页
附录第74-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介第85-86页
导师简介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IF/LIFR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雌性牦牛内生殖器官的表达
下一篇: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稳定性和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