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铜、银的性质及资源概述 | 第9-11页 |
·铜的性质及资源概述 | 第9-10页 |
·银的性质及资源概述 | 第10-11页 |
·黄铜矿浮选回收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黄铜矿的性质与可浮性 | 第11页 |
·黄铜矿浮选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银矿回收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铜矿伴生银回收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铅锌矿伴生银回收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废渣、废液中回收银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试验矿样的来源及性质 | 第18页 |
·单矿物试样 | 第18页 |
·实际矿样 | 第18页 |
·试验试剂及主要设备 | 第18-19页 |
·试验试剂 | 第18页 |
·试验设备 | 第18-19页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单矿物浮选试验 | 第19-20页 |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 第20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单矿物试验 | 第21-29页 |
·黄铜矿、黄铁矿的天然可浮性研究 | 第21页 |
·QP-03 对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 第21-23页 |
·矿物可浮性与pH 值的关系 | 第21-22页 |
·QP-03 用量与矿物可浮性的关系 | 第22-23页 |
·Z-200 对黄铜矿、黄铁矿浮选的影响 | 第23-24页 |
·矿物可浮性与pH 值的关系 | 第23页 |
·Z-200 用量与矿物可浮性的关系 | 第23-24页 |
·丁黄对黄铜矿、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 第24-26页 |
·矿物可浮性与pH 值的关系 | 第24-25页 |
·丁黄用量与矿物可浮性的关系 | 第25-26页 |
·人工混合矿试验 | 第26-28页 |
·捕收剂QP-03 体系pH 值对人工混合矿浮选的影响 | 第26页 |
·捕收剂Z-200 体系pH 值对人工混合矿浮选的影响 | 第26-27页 |
·捕收剂丁黄体系pH 值对人工混合矿浮选的影响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 第29-44页 |
·实际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29-33页 |
·试样的化学组成 | 第29页 |
·试样的矿物组成 | 第29页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29-30页 |
·金银的赋存状态 | 第30页 |
·矿石矿物嵌布特征及嵌布粒度 | 第30-31页 |
·矿石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试验研究方案 | 第33页 |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 第33-43页 |
·绘制磨矿细度曲线 | 第33页 |
·磨矿细度条件试验 | 第33-35页 |
·铜粗选捕收剂种类条件试验 | 第35-36页 |
·铜粗选捕收剂用量条件试验 | 第36页 |
·铜粗选浮选时间条件试验 | 第36-37页 |
·铜精选抑制剂种类条件试验 | 第37-38页 |
·铜精选抑制剂用量条件试验 | 第38-39页 |
·银粗选丁黄用量条件试验 | 第39-40页 |
·银精选抑制剂用量条件试验 | 第40-41页 |
·闭路试验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捕收剂QP-03 与黄铜矿作用机理研究 | 第44-46页 |
·捕收剂QP-03 红外光谱研究 | 第44-45页 |
·捕收QP-03 在黄铜矿表面作用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在校期间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