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 ·干旱指数 | 第9-10页 |
| ·干旱的归因研究 | 第10-11页 |
| ·西南地区干旱的研究 | 第11-12页 |
| ·不足与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特色 | 第13-16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 | 第16-27页 |
| ·站点和区域的选择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简介 | 第17-27页 |
| ·干旱指数 | 第17-22页 |
| ·帕尔默干旱指数原理(PDSI) | 第17-20页 |
| ·标准化降水干旱指数原理(SPI) | 第20-21页 |
| ·Z指数原理 | 第21-22页 |
| ·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原理(Pa) | 第22页 |
| ·农业干旱灾情等级与风险的定义计算 | 第22-24页 |
| ·农业干旱灾情等级 | 第22-23页 |
| ·农业灾害风险的定义 | 第23-24页 |
| ·Skill Score方法 | 第24页 |
| ·空间相似系数 | 第24页 |
| ·广义极值分布原理(GEV)及拟合效果检验 | 第24-27页 |
| ·广义极值分布原理(GEV) | 第24-26页 |
| ·拟合效果检验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西南地区农业旱情气象干旱指数的适应性研究 | 第27-38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西南地区的气候态分布 | 第27-29页 |
| ·西南地区适宜干旱指数的确定 | 第29-34页 |
| ·时间序列的相关和空间场的相似 | 第29-31页 |
| ·气象干旱指数与农业干旱灾情的Skill Score特征 | 第31-33页 |
| ·Z指数对西南地区旱情的反应 | 第33-34页 |
| ·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分布 | 第34-37页 |
| ·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分布 | 第34-36页 |
| ·分布趋势成因分析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西南地区冬半年分区及适应性指数的确定 | 第38-53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EOF与REOF对西南地区的分区 | 第38-49页 |
| ·降水的分区 | 第38-41页 |
| ·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分区 | 第41页 |
| ·标准化降水指标(SPI)分区 | 第41-44页 |
| ·Z指数分区 | 第44页 |
| ·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Pa)分区 | 第44-46页 |
| ·分区小结 | 第46-49页 |
| ·各分区干旱指数的适应性研究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西南地区冬半年干旱的极值分布特征 | 第53-67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资料 | 第53-54页 |
| ·冬半年干旱持续天数的求取与样本的挑选 | 第54-55页 |
| ·广义极值分布(GEV)模拟及检验 | 第55-58页 |
| ·广义极值分布GEV模拟 | 第55-58页 |
| ·GEV模拟效果的检验 | 第58页 |
| ·干旱的累计天数及风险分布 | 第58-62页 |
| ·SOI与极值参数的关系 | 第62-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