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书院园林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江西古书院研究的时空界定 | 第10页 |
·时间界定 | 第10页 |
·空间界定 | 第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江西古书院的发展历史 | 第10页 |
·江西古书院的用地选择 | 第10-11页 |
·江西古书院园林的造园手法 | 第11页 |
·江西古书院的园林艺术特征 | 第1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书院史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书院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书院建筑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书院园林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江西古书院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3 江西古书院概况 | 第16-23页 |
·江西文化概述 | 第16-18页 |
·江西的历史概貌 | 第16-17页 |
·江西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18页 |
·书院的起源与发展 | 第18-20页 |
·书院的起源 | 第18-19页 |
·书院的发展概述 | 第19-20页 |
·江西古书院的发展与遗存 | 第20-23页 |
·江西古书院的历史延革 | 第20-21页 |
·江西古书院的遗存现状 | 第21-23页 |
4 江西古书院的选址 | 第23-31页 |
·江西古书院选址概述 | 第23页 |
·影响江西古书院选址的因素 | 第23-26页 |
·环境因素 | 第23-24页 |
·文化因素 | 第24-25页 |
·宗教因素 | 第25-26页 |
·江西古书院选址的理想风水模式 | 第26-31页 |
·风水观对书院选址的影响 | 第26-27页 |
·理想的风水模式 | 第27-31页 |
5 江西古书院园林的空间布局 | 第31-47页 |
·江西古书院园林的空间构成 | 第31-35页 |
·教学区 | 第31-32页 |
·藏书区 | 第32-33页 |
·祭祀区 | 第33-34页 |
·斋舍区 | 第34-35页 |
·休闲区 | 第35页 |
·江西古书院园林的空间形态特征 | 第35-37页 |
·起承转合的空间序列 | 第35-36页 |
·主从分明的轴线之美 | 第36-37页 |
·内外有序的空间构成 | 第37页 |
·影响江西古书院园林空间布局的因素 | 第37-39页 |
·“因地制宜”的环境观 | 第37-38页 |
·“礼乐相承”的价值驱动 | 第38页 |
·祠堂与寺观园林的双重影响 | 第38-39页 |
·江西古书院园林的造园要素 | 第39-44页 |
·山水 | 第39页 |
·建筑 | 第39-41页 |
·植物 | 第41-42页 |
·道路与铺装 | 第42-43页 |
·竖向设计 | 第43-44页 |
·景观小品及构筑物 | 第44页 |
·江西古书院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 | 第44-47页 |
·对比与统一 | 第44-45页 |
·藏与露 | 第45页 |
·引导与暗示 | 第45-46页 |
·借景、对景、框景 | 第46-47页 |
6 江西古书院的园林艺术 | 第47-52页 |
·楹联碑刻 | 第47-49页 |
·牌匾 | 第47-48页 |
·楹联 | 第48页 |
·碑刻 | 第48-49页 |
·文化价值分析 | 第49页 |
·和谐观 | 第49页 |
·礼乐观 | 第49页 |
·审美取向 | 第49-52页 |
·诗画之美 | 第49-50页 |
·素雅之美 | 第50页 |
·意境之美 | 第50-52页 |
7 结语 | 第52-55页 |
·江西古书院园林的启示 | 第52-53页 |
·人与自然的互动 | 第52页 |
·空间与文化的渗透 | 第52页 |
·礼制思想的贯彻 | 第52-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3-54页 |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