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背景下农户防灾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10县450户数据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5页 |
| ·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 第7页 |
|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9-11页 |
| ·极端气候的定义 | 第9-10页 |
| ·敏感性、适应性的定义 | 第10页 |
| ·农户防灾行为的定义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13页 |
| ·研究可能的不足 | 第13-15页 |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关于农户防灾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 ·农户行为研究的理论 | 第15页 |
| ·风险感知理论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 | 第16页 |
| ·关于极端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 ·关于农户防灾行为和防灾意识的研究 | 第17页 |
| ·关于灾害防御措施的政策研究 | 第17-18页 |
| ·研究综述的总结 | 第18-19页 |
| 3 农户的防灾行为特征分析 | 第19-29页 |
| ·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描述 | 第19页 |
| ·数据来源 | 第19页 |
| ·样本特征描述 | 第19页 |
| ·农户防灾行为描述性统计 | 第19-20页 |
| ·被访问者自身情况分析 | 第20-22页 |
| ·劳动力状况 | 第20-21页 |
| ·教育程度 | 第21-22页 |
| ·年龄 | 第22页 |
| ·农户时间分布情况 | 第22页 |
|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 第22-27页 |
| ·被访问者对旱灾的感知度 | 第22-24页 |
| ·被访问者对洪涝灾的感知度 | 第24-25页 |
| ·被访问者对年均气温变化的感知度 | 第25-26页 |
| ·被访问者对年降水量的感知度 | 第26-27页 |
| ·被访问者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感知度 | 第27页 |
| ·政府基础设施投资 | 第27-28页 |
| ·信息传导 | 第28-29页 |
| 4 农户防灾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29-38页 |
| ·农户防灾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第29-35页 |
| ·模型的构建与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 ·变量选择 | 第30-33页 |
| ·研究假设 | 第33-35页 |
| ·实证模型分析 | 第35-38页 |
| 5 前文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及展望 | 第38-40页 |
| ·前文总结 | 第38页 |
| ·政策建议 | 第38-39页 |
| ·提高农户文化水平,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 | 第38页 |
| ·拓宽气象信息服务路径,完善信息网络 | 第38-39页 |
| ·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 第39页 |
| ·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 第39页 |
| ·研究展望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