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性能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 ·我国冷冻冷藏行业发展趋势及能耗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 ·冷凝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1-15页 |
| ·蒸发式冷凝技术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5-21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蒸发式冷凝器现状及问题 | 第20-21页 |
|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 ·课题来源 | 第21-22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课题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过程理论分析 | 第23-34页 |
| ·前言 | 第23页 |
| ·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过程分析 | 第23-25页 |
| ·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过程 | 第23-24页 |
| ·蒸发式冷凝器传热热阻分析 | 第24-25页 |
| ·蒸发式冷凝器盘管空气状态参数变化分析 | 第25页 |
| ·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数学模型 | 第25-29页 |
| ·传热传质基本模型 | 第25-26页 |
| ·传热传质模型推导 | 第26-29页 |
| ·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29-34页 |
| ·管内对流换热系数α_i | 第29页 |
| ·管外壁与水膜对流传热系数α_w | 第29-31页 |
| ·水膜与空气对流传热系数α_(w,a) | 第31-32页 |
| ·界面与空气对流传质系数 K_m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蒸发式冷凝器制冷系统实验台及测试方法介绍 | 第34-42页 |
|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 ·实验装置 | 第34-38页 |
| ·压缩机 | 第34-35页 |
| ·制冷剂 R404A | 第35页 |
| ·流态隧道速冻机 | 第35页 |
| ·蒸发式冷凝器 | 第35-36页 |
| ·小型辅助制冷剂流量测试系统 | 第36页 |
| ·其他部件 | 第36-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温度数据采集 | 第39-40页 |
| ·风速湿度测量 | 第40页 |
| ·流量测量 | 第40页 |
| ·功率测量 | 第40页 |
| ·因素参数的调节控制 | 第40页 |
| ·风量调节 | 第40页 |
| ·循环冷却水流量调节 | 第40页 |
|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第40-42页 |
| ·实验步骤 | 第40-41页 |
| ·实验注意事项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性能实验研究 | 第42-51页 |
| ·实验条件及实验方案 | 第42页 |
| ·实验条件 | 第42页 |
| ·实验方案 | 第42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 ·制冷剂流量的计算 | 第42-43页 |
| ·制冷量 | 第43页 |
| ·冷凝热负荷 Q_K计算 | 第43页 |
| ·总传热系数 K 和热流密度 q_0计算 | 第43页 |
| ·传热传质系数计算 | 第43页 |
| ·能效比 EER 的计算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51页 |
| ·迎面风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 ·喷淋水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47-51页 |
| 第五章 逆流式和顺流式蒸发式冷凝器实验对比分析 | 第51-59页 |
| ·逆流式和顺流式蒸发器传热传质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 ·风速对两种形式的蒸发式冷凝器对比 | 第52-55页 |
| ·喷淋密度对两种形式的蒸发式冷凝器对比 | 第55-59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