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嘉湖地域武术文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实地调查法 | 第12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12-13页 |
·比较法、归纳法、逻辑判断法 | 第13-14页 |
2 相关的概念探讨与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关于文化概念探讨 | 第14-15页 |
·关于地域文化的探讨 | 第15页 |
·关于武术文化探讨 | 第15-16页 |
·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关于杭嘉湖及其江南武术文化的研究 | 第17-19页 |
3 杭嘉湖地域文化概述 | 第19-23页 |
·杭嘉湖地理环境 | 第19页 |
·杭嘉湖历史称谓的变迁 | 第19-21页 |
·杭嘉湖地域文化的形成 | 第21页 |
·杭嘉湖的地域文化特征 | 第21-23页 |
4 杭嘉湖武术文化概述 | 第23-31页 |
·杭嘉湖武术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3页 |
·杭嘉湖地域拳种分布概况 | 第23-24页 |
·杭嘉湖地域的武术文化遗迹 | 第24-29页 |
·岳王庙激励习武者精忠报国 | 第24-25页 |
·钱王祠颂扬习武者忠贞不渝 | 第25-27页 |
·于谦祠——传唱的民族英雄 | 第27-28页 |
·湖州古城 | 第28-29页 |
·杭嘉湖地域武术社团与组织概况 | 第29-30页 |
·杭嘉湖地区尚武的民风民俗 | 第30-31页 |
5 杭嘉湖地区本土武术文化现象 | 第31-48页 |
·船拳的文化研究 | 第31-33页 |
·船拳的起源 | 第32页 |
·练市船拳的特点 | 第32-33页 |
·有关船拳的民风习俗 | 第33页 |
·杭州五常十八般武艺文化特色 | 第33-37页 |
·五常十八般武艺的起源 | 第34页 |
·五常十八般武艺的特点 | 第34-35页 |
·五常十八般武艺的发展 | 第35-37页 |
·武林活拳的文化研究 | 第37-39页 |
·武林活拳创始人生平 | 第37-38页 |
·武林活拳的创编及特点 | 第38-39页 |
·武林活拳的发展 | 第39页 |
·杭州武术游艺大会及其影响 | 第39-42页 |
·游艺大会的举办背景 | 第39-40页 |
·游艺大会的主要过程 | 第40-41页 |
·游艺大会的影响 | 第41-42页 |
·杭嘉湖的武术人物 | 第42-46页 |
·鉴湖女侠秋瑾的武术人生 | 第43-44页 |
·造福一方的太极传人牛春明 | 第44-45页 |
·创造武术传奇的京剧武魂盖叫天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6 杭嘉湖地域与武术相关的民俗文化现象 | 第48-57页 |
·高杆船杂技的研究 | 第48-50页 |
·高杆船杂技表现形式与特点 | 第48-49页 |
·高杆船杂技的发展 | 第49-50页 |
·嘉兴掼牛的研究 | 第50-53页 |
·嘉兴掼牛的起源 | 第50-51页 |
·嘉兴掼牛的表演体系 | 第51-52页 |
·掼牛的武术文化元素 | 第52-53页 |
·林城舞狮的研究 | 第53-55页 |
·林城舞狮的起源 | 第53页 |
·林城舞狮的表现形式 | 第53-55页 |
·林城舞狮的文化意义 | 第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7 杭嘉湖武术文化的地域特征 | 第57-60页 |
·民间信仰下的武术群体性特征 | 第57-58页 |
·武术传承的扩布性特征 | 第58页 |
·独特环境下武术发展的变异性特征 | 第58-59页 |
·武术的社会服务渗透性特征 | 第59-60页 |
8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