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稻壳炭的制备及处理石油污染海水效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7页
   ·引言第9页
   ·活性炭概述第9-17页
     ·活性炭结构第9-12页
       ·原子微观结构第9-10页
       ·孔隙结构第10-11页
       ·表面化学结构第11-12页
     ·原料来源第12-13页
       ·植物类原料第12页
       ·矿物类原料第12-13页
       ·其他类型原料第13页
     ·活性炭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吸附理论简介第15-17页
       ·吸附等温线第15-16页
       ·吸附理论第16-17页
   ·活性炭制备第17-20页
     ·炭化第17页
     ·活化第17-20页
       ·物理活化第18页
       ·化学活化第18-19页
       ·化学—物理联合活化第19-20页
   ·活性炭应用第20-21页
     ·气相吸附第20页
     ·液相吸附第20页
     ·其他方面第20-21页
   ·吸附模型第21-22页
     ·Langmuir方程第21-22页
     ·Freundlich方程第22页
   ·本文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第22-27页
     ·本研究的依据及意义第22-23页
     ·本研究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3-26页
       ·物理处理法第23-24页
       ·化学处理法第24-25页
       ·新兴的溢油处理方法第25-26页
     ·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7-32页
   ·实验药品与实验仪器第27页
     ·实验药品第27页
     ·实验仪器第27页
   ·稻壳炭的制备第27-28页
     ·试验装置第27-28页
     ·KOH活化法制备稻壳炭第28页
   ·稻壳炭的表征第28-29页
     ·表征原理第29页
   ·海水中油浓度及油去除率的确定第29-32页
     ·实验方案第29-30页
       ·稻壳炭不同投加量试验第30页
       ·稻壳炭不同吸附时间试验第30页
       ·稻壳炭吸附袋吸附试验第30页
     ·分析方法第30-32页
       ·油浓度的测量方法第30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0-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2-46页
   ·不同制备条件及BET分析第32-41页
     ·炭化温度的确定第32-35页
     ·碱炭比第35-37页
     ·活化时间第37-38页
     ·活化温度第38-40页
     ·透射电镜(TEM)表征第40页
     ·稻壳炭的孔径分布第40-41页
   ·稻壳炭吸附处理石油污染海水效果研究第41-46页
     ·最佳投加量的确定第41-43页
     ·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第43页
     ·稻壳炭吸附袋吸附试验第43-46页
第四章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型上转换纳米晶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铜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