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碳酸盐岩表面的微生物及其与碳酸盐岩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0-12页 |
| ·碳酸盐岩表面的微生物 | 第10-11页 |
| ·微生物对岩石矿物的影响研究 | 第11-12页 |
| ·微生物对碳酸盐的诱导合成作用 | 第12-16页 |
| ·微生物诱导成矿研究 | 第12-13页 |
|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合成 | 第13-15页 |
| ·生物矿化碳酸钙的作用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蜡样芽孢杆菌对碳酸钙的诱导合成 | 第19-41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0-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 ·菌种鉴定及 DNA 测序 | 第22-24页 |
| ·DNA 提取 | 第22-23页 |
| ·16S rDNA 的引物扩增 | 第23页 |
| ·PCR 反应体系 | 第23页 |
| ·PCR 反应条件 | 第23页 |
| ·DNA 测序 | 第23-24页 |
| ·生理生化实验 | 第24-27页 |
| ·氧化酶实验 | 第24页 |
| ·过氧化氢酶实验 | 第24页 |
| ·淀粉水解实验 | 第24-25页 |
| ·吲哚实验 | 第25页 |
| ·甲基红实验(M.R.实验) | 第25页 |
| ·乙酰甲基甲醇实验(V-P 实验) | 第25-26页 |
| ·利用柠檬酸盐实验 | 第26页 |
| ·产 H2S 实验 | 第26页 |
| ·硝酸盐还原实验 | 第26-27页 |
| ·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 | 第27页 |
| ·碳酸钙诱导合成 | 第27-29页 |
| ·菌种培养 | 第27页 |
| ·培养液 pH 值测定 | 第27-28页 |
| ·CA 活性测定 | 第28页 |
| ·HCO_3浓度及 Ca~(2+)浓度测定 | 第28-29页 |
| ·生物诱导 CaCO_3的形貌观察 | 第29页 |
| ·碳同位素13C 值测定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 ·菌种鉴定及 DNA 测序 | 第29-31页 |
| ·蜡样芽孢杆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 ·蜡样芽孢杆菌诱导碳酸钙实验结果 | 第32-40页 |
| ·培养液 pH 值随时间的变化 | 第32-33页 |
| ·培养液 CA 活性随时间的变化 | 第33-34页 |
| ·培养液中 HCO_3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34-36页 |
| ·培养液中 Ca~(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36页 |
| ·XRD 分析 | 第36-38页 |
| ·形成碳酸钙颗粒的观察与碳同位素分析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恶臭假单胞菌对碳酸钙的诱导合成 | 第41-60页 |
| ·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42-44页 |
|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 ·培养基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9页 |
| ·菌种鉴定及 DNA 测序 | 第44页 |
| ·生理生化实验 | 第44-47页 |
| ·氧化酶实验 | 第44-45页 |
| ·过氧化氢酶实验 | 第45页 |
| ·淀粉水解实验 | 第45页 |
| ·吲哚实验 | 第45-46页 |
| ·甲基红实验(M.R.实验) | 第46页 |
| ·乙酰甲基甲醇实验(V-P 实验) | 第46页 |
| ·利用柠檬酸盐实验 | 第46页 |
| ·产 H2S 实验 | 第46-47页 |
| ·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 | 第47页 |
| ·碳酸钙的诱导合成 | 第47-49页 |
| ·培养液 pH 值测定 | 第48页 |
| ·HCO_3浓度及 Ca~(2+)浓度测定 | 第48页 |
| ·CA 活性测定 | 第48-49页 |
| ·生物诱导 CaCO3的形貌观察 | 第49页 |
| ·Ca~(2+)的转化率 | 第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 ·菌种 DNA 测序鉴定结果 | 第49-50页 |
| ·恶臭假单胞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 ·恶臭假单胞菌诱导碳酸钙实验结果 | 第51-58页 |
| ·培养液 pH 值随时间的变化 | 第51-52页 |
| ·培养液中 Ca~(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52-53页 |
| ·培养液中 HCO_3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53-54页 |
| ·培养液 CA 活性随时间的变化 | 第54-55页 |
| ·XRD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 ·TEM 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Ca~(2+)的转化率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 ·论文亮点 | 第60页 |
| ·展望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附录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