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工业余热回收技术 | 第17-21页 |
·中高温余热回收技术 | 第17-18页 |
·低温余热回收技术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4-42页 |
·有机朗肯循环的原理与特点 | 第24-25页 |
·低沸点工质的选择 | 第25-28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性能研究 | 第28-36页 |
·循环方式的比较 | 第28-31页 |
·不同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系统参数的优化 | 第34-35页 |
·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35-36页 |
·有机朗肯循环的动态性能仿真 | 第36-4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36-38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有机朗肯循环热力特性及参数寻优 | 第42-72页 |
·有机朗肯循环理论分析 | 第42-47页 |
·循环热力计算 | 第43-45页 |
·传热面积计算 | 第45-47页 |
·介质物性参数计算 | 第47-51页 |
·低沸点工质的物性参数 | 第47-49页 |
·水的物性参数 | 第49-50页 |
·烟气的物性参数 | 第50-51页 |
·优化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51-54页 |
·优化模型 | 第51-52页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52-54页 |
·循环工质的优化选择 | 第54-61页 |
·模型验证 | 第54-55页 |
·单一工质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多种工质优化结果的比较 | 第57-61页 |
·不同参数对综合目标函数值的影响 | 第61-66页 |
·热源温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最小传热温差的影响 | 第63-65页 |
·蒸发器面积富裕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经济性分析 | 第66-70页 |
·计算模型 | 第66-6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68页 |
·热源温度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最小传热温差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低温烟气余热发电实验系统设计 | 第72-87页 |
·实验系统设计 | 第72-78页 |
·设计依据 | 第72-73页 |
·主要设备选型 | 第73-75页 |
·主要设备设计计算 | 第75-77页 |
·计算结果汇总 | 第77-78页 |
·实验系统组成与主要设备 | 第78-84页 |
·实验系统组成 | 第78-80页 |
·主要设备 | 第80-82页 |
·辅助设备 | 第82-84页 |
·实验系统设备汇总 | 第84页 |
·参数测量与采集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系统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7-105页 |
·实验方法 | 第87-89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89-91页 |
·稳态运行特性实验 | 第91-99页 |
·膨胀机性能实验 | 第92-95页 |
·系统性能实验 | 第95-99页 |
·动态运行特性实验 | 第99-103页 |
·二次风阀门开启时的特性 | 第100-101页 |
·工质泵停/启时的特性 | 第101-102页 |
·工质泵频率变化时的特性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有机朗肯循环动态过程数学模型 | 第105-121页 |
·蒸发器数学模型 | 第105-110页 |
·冷凝器数学模型 | 第110-113页 |
·系统其它部件数学模型 | 第113-116页 |
·涡旋膨胀机计算模型 | 第113-115页 |
·工质泵计算模型 | 第115-116页 |
·储液器计算模型 | 第116页 |
·模型求解方法 | 第116-119页 |
·模型参数 | 第116-117页 |
·系统部件参数间的关系 | 第117-118页 |
·模型的求解过程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七章 基于Simulink的有机朗肯循环动态性能仿真 | 第121-134页 |
·Simulink仿真过程 | 第121-123页 |
·Simulink简介 | 第121页 |
·仿真过程及求解器 | 第121-123页 |
·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 第123-127页 |
·物性模块的建立 | 第123-124页 |
·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124-127页 |
·仿真模型的检验 | 第127-128页 |
·系统动态性能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28-132页 |
·烟气温度变化时的仿真结果 | 第128-130页 |
·工质泵频率变化时的仿真结果 | 第130-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34-137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34-13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6页 |
·工作展望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9-150页 |
1.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9-150页 |
2. 申请的专利 | 第150页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