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4-36页 |
第一节 关于学习记忆的中药研究 | 第14-20页 |
1 中药改善学习记忆的研究 | 第14-17页 |
2 中药抗疲劳的研究 | 第17-20页 |
第二节 组方中各原料药的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1 巴戟天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2 淫羊藿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3 枸杞子的研究进展 | 第25页 |
4 山药的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5 安全性评价研究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 | 第28-33页 |
1 血药浓度法 | 第28-30页 |
2 生物效应法 | 第30-31页 |
3 血药浓度法与生物效应法结合的PK-PD模型 | 第31-33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33-36页 |
第二章 脑忆源片改善学习记忆及抗疲劳的药效学研究 | 第36-68页 |
第一节 改善学习记忆的药效学研究 | 第36-58页 |
1 仪器及试药 | 第36页 |
2 方法 | 第36-4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0-56页 |
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抗疲劳的药效学研究 | 第58-68页 |
1 仪器及试药 | 第58页 |
2 方法 | 第58-6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0-65页 |
4 小结 | 第65-68页 |
第三章 脑忆源片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68-80页 |
第一节 大鼠脑组织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 | 第68-74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68-6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9-73页 |
3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二节 大鼠脑组织内其它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 | 第74-80页 |
1 仪器及试药 | 第74页 |
2 方法 | 第74-75页 |
3 结果 | 第75-77页 |
4 小结 | 第77-80页 |
第四章 药动学初步研究 | 第80-103页 |
第一节 脑忆源片中淫羊藿苷在大鼠血浆的药动学研究 | 第80-84页 |
1 试药与仪器 | 第80页 |
2 方法 | 第80-83页 |
3 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二节 脑忆源片黄酮类物质在大鼠肠外翻实验中的吸收研究 | 第84-90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84页 |
2 方法 | 第84-86页 |
3 结果 | 第86-88页 |
4 小结 | 第88-90页 |
第三节 脑忆源片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研究 | 第90-10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90-9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1-9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94-102页 |
4 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03-112页 |
第一节 讨论 | 第103-109页 |
第二节 结论 | 第109-111页 |
第三节 创新性 | 第111-112页 |
结语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6页 |
附录 | 第126-14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