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福费廷融资业务及其发展趋势 | 第8-14页 |
·概述 | 第8-12页 |
·福费廷融资业务的概念 | 第8-9页 |
·福费廷融资业务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0页 |
·福费廷融资业务的法律特点 | 第10-11页 |
·福费廷融资业务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优势 | 第11-12页 |
·福费廷融资业务发展的新趋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福费廷融资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 | 第14-22页 |
·福费廷融资业务在出口贸易中的运作模式 | 第14-16页 |
·运用债权凭证办理的福费廷融资业务 | 第14-15页 |
·运用融资租赁办理福费廷融资业务 | 第15页 |
·运用出口信贷办理福费廷融资业务 | 第15页 |
·运用多种融资组合办理福费廷融资业务 | 第15-16页 |
·开展福费廷融资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16-19页 |
·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 第16页 |
·进口商面临的风险 | 第16-17页 |
·包买商面临的风险 | 第17-18页 |
·担保商面临的风险 | 第18-19页 |
·对福费廷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的防范措施与法律规制 | 第19-22页 |
·建立严格的资信调查与评估体系 | 第19-20页 |
·多渠道了解担保银行/开证行的行为方式和对国际惯例的遵循 | 第20页 |
·严格审查票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 第20页 |
·了解相关国家的法律和贸易惯例 | 第20页 |
·认真对待福费廷融资协议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规制福费廷融资业务的法律规范现状及其不足 | 第22-31页 |
·福费廷融资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我国关于福费廷融资业务的实践与理论学说 | 第23-26页 |
·福费廷融资业务在我国的实践 | 第23-25页 |
·我国关于福费廷融资业务的理论学说 | 第25-26页 |
·我国关于福费廷融资业务的立法现状及其不足 | 第26-31页 |
·我国规制福费廷融资业务的法律规范总体情况 | 第26-27页 |
·我国调整福费廷融资业务的法律规范现状及其不足 | 第27-3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调整福费廷融资业务的相关法律的思考 | 第31-46页 |
·借鉴《国际贸易应收账款转让公约》,完善《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以细化债权转让制度 | 第31-35页 |
·限制转让条款的效力 | 第31-32页 |
·加强对债务人权益的保护 | 第32页 |
·明确未来应收账款转让问题 | 第32-33页 |
·增加债权转让通知主体 | 第33-34页 |
·明确优先权问题 | 第34-35页 |
·完善《票据法》有关规定以明确无追索权问题 | 第35-38页 |
·明确无追索权背书的效力 | 第36-37页 |
·区分无追索权背书与附条件背书 | 第37页 |
·明确书面承诺的效力 | 第37页 |
·尽量与国际条约、惯例接轨 | 第37-38页 |
·完善《担保法》有关规定以承认我国独立担保的效力 | 第38-41页 |
·在《担保法》中明确有关独立担保的规定,构建我国独立担保体系 | 第39-41页 |
·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缔约国 | 第41页 |
·完善我国独立担保欺诈例外制度 | 第41页 |
·制定直接规制福费廷融资业务的法律规范 | 第41-46页 |
·明确规定“福费廷”的概念 | 第42页 |
·明确无追索权的涵盖范围及欺诈例外 | 第42页 |
·规定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 第42-43页 |
·规定福费廷融资业务的具体流程 | 第43页 |
·对法律适用与司法管辖问题作出规定 | 第43-44页 |
·完善福费廷二级市场相关规定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