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各种金属材料和构件的焊接论文--金属材料的焊接论文--钢论文

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异质接头碳迁移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引言第11-13页
     ·异质钢的焊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第11-12页
     ·焊接异质钢的意义第12页
     ·异质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第12-13页
   ·奥氏体不锈钢与珠光体耐热钢焊接的焊接性及焊缝失效机理第13-17页
     ·焊接异质钢存在的问题第14页
     ·异质钢焊接接头的早期失效第14-16页
     ·异质钢接头的失效机理第16-17页
   ·异质钢焊接的不均匀性第17-19页
     ·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第17页
     ·金相组织的不均匀性第17-18页
     ·应力分布和性能的不均匀性第18-19页
   ·碳迁移现象第19-25页
     ·异质接头中的碳扩散现象第20-21页
     ·碳扩散动力学计算第21-23页
     ·珠光体钢与奥氏体钢的热应力第23-24页
     ·异质钢焊接接头的界面应力第24页
     ·珠光体钢和奥氏体钢异质焊接接头的热强性第24-25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27页
     ·课题研究方案第25页
     ·课题研究创新点第25-27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7-30页
   ·实验材料第27页
   ·焊接工艺第27-28页
   ·实验方法和设备第28-30页
     ·试样制备第28页
     ·时效处理第28-29页
     ·蠕变实验第29页
     ·显微分析第29-30页
第3章 碳迁移形态测试及相关理论分析第30-45页
   ·碳迁移的形态测试第30-33页
     ·珠光体钢和奥氏体钢异质接头的碳迁移现象第30页
     ·脱碳层与增碳层的位置第30-33页
   ·碳迁移层与熔合区的组织分析第33-35页
   ·碳扩散的计算第35-38页
   ·动力学解释碳迁移现象第38-39页
   ·珠光体耐热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碳扩散的计算第39-45页
     ·菲克第二定律的计算第39-40页
     ·碳迁移的计算公式第40-42页
     ·绘制碳迁移曲线第42-45页
第4章 典型异质接头的组织形态以及碳分布的分析第45-60页
   ·选择典型异质接头第45页
   ·焊态下的组织和碳扩散第45-48页
   ·500℃/5H的条件下高温时效处理后组织和碳扩散第48-51页
   ·500℃/50H的条件下高温时效处理后碳扩散和组织第51-55页
   ·500℃/100H的条件下高温时效后组织和碳扩散第55-58页
   ·不同条件下时间的硬度值比较第58-60页
第5章 典型异质接头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分析第60-84页
   ·几种典型的珠光体与奥氏体异质接头的焊材第60-61页
   ·A102试样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第61-66页
     ·A102试样焊态组织和碳分布第61-63页
     ·A102时效处理状态时组织和碳分布第63-65页
     ·A102蠕变组织和碳分布第65-66页
   ·A402试样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第66-71页
     ·A402试样焊态组织和碳分布第66-68页
     ·A402试样时效处理组织和碳分布第68-70页
     ·A402试样蠕变组织和碳分布第70-71页
   ·NI317试样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第71-76页
     ·Ni317试样焊态组织和碳分布第71-73页
     ·Ni317试样时效处理组织和碳分布第73-75页
     ·Ni317试样蠕变组织和碳分布第75-76页
   ·R307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第76-81页
     ·R307焊态组织和碳分布第76-78页
     ·R307时效处理组织和碳分布第78-80页
     ·R307蠕变组织和碳分布第80-81页
   ·四种典型焊材所焊试件高温力学性能比较第81-84页
     ·四种典型焊条蠕变寿命的比较第81-83页
     ·四种典型焊条蠕变断口比较第83-84页
第6章 超低碳型异质接头焊接材料的研究第84-94页
   ·合金元素的作用第84-85页
     ·碳元素的作用第84页
     ·铬元素的作用第84页
     ·镍元素的作用第84-85页
     ·锰元素的作用第85页
   ·新型焊材的设计第85页
   ·实验焊条的研制第85-86页
   ·超低碳焊条焊态、时效处理、蠕变状态下的组织和碳分布第86-91页
     ·超低碳焊条试样焊态组织和碳分布第86-88页
     ·超低碳焊条试样时效处理组织和碳分布第88-89页
     ·超低碳焊条试样蠕变组织和碳分布第89-91页
   ·超低碳焊条与其它四种焊条的比较第91-94页
     ·碳迁移的比较第91-92页
     ·微观金相组织比较第92-93页
     ·高温力学性能比较第93页
     ·五种焊材的综合比较第93-94页
第7章 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0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铜与低碳钢/铸铁堆焊层组织性能及界面扩散机理研究
下一篇:高频电磁双脉冲TIG焊电弧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