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血管疾病论文--动脉疾病论文

新型两亲性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的制备及其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23页
符号说明第23-26页
第一章 前言第26-38页
 1. 硫酸软骨素概述第26-31页
   ·CS在治疗炎症疾病方面的研究应用第26-28页
   ·CS在抗氧化方面的应用第28页
   ·CS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应用第28-30页
   ·CS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应用第30-31页
 2. 硫酸软骨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第31-34页
   ·多糖类药物口服给药运载体系的构建第32-33页
   ·多糖类药物化学结构改造第33-34页
 3. 两亲性多糖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第34-36页
 4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第36-38页
第二章 两亲性α-亚麻酸-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的合成及性能表征第38-56页
 1 实验材料第38-41页
   ·试剂与材料第38-39页
   ·仪器设备第39-40页
   ·细胞第40页
   ·溶液配制第40-41页
 2 实验方法第41-44页
   ·α-LNA-LMCS的制备第41-42页
   ·α-LNA-LMCS纳米胶束的制备第42-43页
   ·红外光谱(FT-IR)表征第43页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1HNMR)第43页
   ·热分析表征(TGA/DSC)第43页
   ·粒径分布和Zeta电势测定第43页
   ·α-LNA-LMCS纳米胶束表面形态观察第43-44页
   ·临界聚集浓度的测定第44页
   ·纳米胶束的Caco-2细胞及HT29细胞毒性试验第44页
 3 实验结果第44-53页
   ·CS的纯化第44-45页
   ·α-LNA-LMCS的制备第45-47页
   ·α-LNA取代度(DS)的测定第47-48页
   ·热差-热重分析(TGA/DSC)第48页
   ·α-LNA-LMCS胶束的粒径和Zeta电位第48-50页
   ·α-LNA-LMCS胶束的形态观察第50-51页
   ·α-LNA-LMCS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第51-52页
   ·CS及其衍生物的Caco-2细胞及HT29细胞毒性试验第52-53页
 4 讨论第53-55页
 5 结论第55-56页
第三章 大鼠血浆中硫酸软骨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56-65页
 1 实验材料第56-57页
   ·试剂与材料第56-57页
   ·仪器设备第57页
   ·实验动物第57页
   ·溶液配制第57页
 2 实验方法第57-59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7-58页
   ·DMMB法测定血浆中CS的含量第58页
   ·精密度实验第58页
   ·回收率实验第58页
   ·提取回收率实验第58页
   ·LMCS及α-LNA-LMCS提取回收率实验第58-59页
 3 实验结果第59-64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9页
   ·精密度第59-61页
   ·回收率第61-62页
   ·提取回收率第62页
   ·LMCS及α-LNA-LMCS的提取回收率第62-64页
 4 讨论第64页
 5 结论第64-65页
第四章 α-LNA-LMCS肠道吸收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第65-88页
 1 实验材料第66-68页
   ·试剂与材料第66-67页
   ·仪器设备第67页
   ·实验动物及细胞第67页
   ·溶液配制第67-68页
 2 实验方法第68-73页
   ·CS及其衍生物的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68页
   ·CS及其衍生物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摄取、转运及其机制探讨第68-71页
   ·CS及其衍生物对Caco-2单层细胞膜电阻的影响第71页
   ·α-LNA-LMCS跨膜转运机制研究第71-73页
 3 实验结果第73-82页
   ·CS及其衍生物的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73-75页
   ·CS及其衍生物的跨膜转运实验第75-76页
   ·CS及其衍生物对Caco-2细胞模型跨膜电阻TEER的影响第76-79页
   ·α-LNA-LMCS跨膜转运机制研究第79-82页
 4 讨论第82-86页
 5 结论第86-88页
第五章 LNA-LMCS2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实验研究第88-125页
 1 实验材料第89-94页
   ·试剂与材料第89-91页
   ·仪器设备第91页
   ·实验动物第91-92页
   ·溶液配制第92-94页
 2 实验方法第94-103页
   ·实验动物的饲养、分组以及标本的留取第94-95页
   ·血脂水平的检测第95页
   ·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CRP、IL-6水平第95页
   ·real-time PCR步骤第95-97页
   ·主动脉表面AS病变大体油红O染色第97-98页
   ·主动脉根部AS病灶分析第98-100页
   ·Western blot测定ApoE~(-/-)小鼠主动脉ERK1/2、p-ERK1/2、t-JNK、p-JNK、NF-κB、p-NF-κB、VCAM-1、MCP-1和ICAM-1的表达第100-103页
 3 实验结果第103-120页
   ·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第103-105页
   ·AS病变严重程度分析第105-115页
   ·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组小鼠主动脉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第115-117页
   ·Western blot法分析各组小鼠主动脉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第117-120页
 4 讨论第120-124页
 5 结论第124-125页
总结与展望第125-127页
 1. 全文总结第125-126页
 2. 创新点第126页
 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26页
 4. 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3-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镉对蛋白磷酸酶2C和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全主动脉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