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缩略语索引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金纳米棒的制备及生长机理讨论 | 第9-10页 |
·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9页 |
·生长机理讨论 | 第9-10页 |
·不规则形状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讨论 | 第10-11页 |
·不规则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0页 |
·生长机理讨论 | 第10-11页 |
·金纳米粒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基于自组装性质的传感器检测 | 第11页 |
·表面增强荧光检测 | 第11-12页 |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的制备及其表征 | 第14-2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4页 |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实验仪器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金种的制备 | 第14页 |
·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14-15页 |
·生长过程监控 | 第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22页 |
·单因素实验及最优生长条件确定 | 第15-20页 |
·不同长径比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20-21页 |
·生长过程表征及生长机理讨论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基于金纳米棒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位移同步检测食品中的微囊藻毒素-LR 和培氟沙星 | 第24-3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长径比为 2.5 和 5.5 的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25页 |
·金纳米棒与抗体的偶联 | 第25页 |
·磁小体与抗原-OVA 的偶联 | 第25页 |
·基于金纳米棒 LSPR 峰位移的同步紫外检测方法构建 | 第25页 |
·样品加标回收率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金纳米棒及金纳米棒-抗体偶联物的表征 | 第26-27页 |
·磁小体及磁小体-抗原-OVA 的表征 | 第27-28页 |
·基于金纳米棒 LSPR 峰位移的同步紫外检测方法原理 | 第28页 |
·磁小体-抗原-OVA 最佳结合量优化 | 第28-29页 |
·同步检测 MC-LR 和 PFLX | 第29-31页 |
·特异性 | 第31-32页 |
·加标回收率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金纳米十字表面增强荧光效应构建食品中微囊藻毒素-LR 的高灵敏检测 | 第33-4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长径比为 2.8,3.5,4.2 的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34页 |
·金纳米十字的制备 | 第34页 |
·玻璃片的处理与修饰 | 第34页 |
·表面增强荧光免疫检测方法的构建 | 第34页 |
·加标回收率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金纳米十字制备及生长过程表征 | 第34-36页 |
·金纳米棒的表征 | 第36-37页 |
·表面增强荧光检测方法的制备 | 第37-41页 |
·标准曲线 | 第41-42页 |
·特异性 | 第42页 |
·加标回收率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基于金纳米十字对 cy5 的荧光增强和猝灭效应构建大肠杆菌 O157:H7 eae A 基因检测方法 | 第44-5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金纳米十字的合成、修饰及表征 | 第45页 |
·金纳米十字与氨基修饰 DNA 探针的偶联及表征 | 第45页 |
·金纳米十字与 cy5 间距对 cy5 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turn-on 型荧光猝灭检测方法的构建 | 第46页 |
·表面增强荧光检测方法的构建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MUDA 修饰的金纳米十字表征 | 第46-47页 |
·金纳米十字-DNA 偶联物的表征 | 第47页 |
·金纳米十字与 cy5 间距对 cy5 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金纳米十字-cy5 荧光猝灭探针的构建及其分析性能研究 | 第48-50页 |
·金纳米十字表面增强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分析性能研究 | 第50-52页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