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20页 |
英文摘要 | 第20-33页 |
前言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热休克反应信号转导的“与门”基因电路 | 第36-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8-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第二部分 观测重组“与门”基因电路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分布特征 | 第60-7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7-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4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
第三部分 观察“与门”基因电路的体内外治疗效应及治疗增益比 | 第75-10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84页 |
2 实验结果 | 第84-98页 |
3 讨论 | 第98页 |
4 结论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1页 |
第四部分 检测“与门”基因电路的可调节特性 | 第101-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2-111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11-131页 |
3 讨论 | 第131-132页 |
4 结论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4页 |
全文总结 | 第134-136页 |
文献综述 | 第136-163页 |
REFERENCES | 第159-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