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储氢合金电极基本相关理论 | 第12-15页 |
·镍氢电池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储氢合金电极失效机理 | 第13-15页 |
·稀土-镁-镍系合金基本类型及其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稀土-镁-镍系合金基本类型及结构特点 | 第15页 |
·稀土-镁-镍系ABn型储氢合金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0-26页 |
·合金的成分设计及样品制备 | 第20-21页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20页 |
·合金样品制备 | 第20-21页 |
·合金组织结构分析 | 第21-22页 |
·合金电极制备 | 第22-23页 |
·合金电极性能测试 | 第23-26页 |
·合金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及仪器 | 第23页 |
·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3-26页 |
第3章 混合稀土对A_2B_7型储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26-39页 |
·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相结构 | 第26-31页 |
·合金的电化学储氢性能 | 第31-32页 |
·活化及放电性能 | 第32-34页 |
·循环稳定性 | 第34-35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第4章 退火温度及时间对A端为混和稀土元素的储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52页 |
·退火温度及时间对La_(0.43)(Pr_(0.1)Nd_(0.1)Sm_(0.1)Gd_(0.2))_(0.4)Mg_(0.17)Ni_(3.1)Co_(0.3)Al_(0.1)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4页 |
·合金的微观组织和相结构 | 第39-41页 |
·合金电极的活化性能 | 第41-42页 |
·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退火温度及时间对AB_(3.3)型La_(0.8-x)(Pr_(0.1)Nd_(0.1)Sm_(0.1)Gd_(0.2))_(0.4)Mg_xNi_(2.9)Co_(0.3)Al_(0.1)(x=0.15,0.17,0.2)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52页 |
·合金微观组织及相结构 | 第44-47页 |
·合金电极活化性能 | 第47页 |
·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 | 第47-49页 |
·合金电极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第5章 混合稀土与镁关联变化对储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64页 |
·合金微观组织及相结构 | 第52-56页 |
·合金电极电化学储氢性能 | 第56-57页 |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57-61页 |
·合金电极活化及放电性能 | 第57-58页 |
·合金电极循环稳定性 | 第58-61页 |
·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 | 第64-67页 |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工作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