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言第11-18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选题背景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第12-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论文依据的具体理论第16-17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第16页
     ·“外部性”理论第16页
     ·环境资源价值论第16-17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2章 对西北生态脆弱区及生态补偿的界定第18-24页
   ·西北生态脆弱区界定第18-19页
     ·生态脆弱区及西北生态脆弱区的分布第18-19页
     ·生态脆弱区的成因及面临的困境第19页
   ·生态补偿定义及其法律内涵第19-21页
     ·对生态补偿中“生态”和“补偿”概念的多元诠释第19-20页
     ·生态补偿法律实质第20-21页
     ·本文对生态补偿涵义的界定第21页
   ·生态补偿机制的法理基础第21-24页
     ·生态补偿的建立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要求第21-22页
     ·生态补偿体现法的公平和正义第22-23页
     ·生态补偿协调了环境权与生存权、发展权之间的冲突第23-24页
第3章 生态文明时代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第24-37页
   ·生态文明理论概述第24-26页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第24-25页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第25页
     ·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第25-26页
   ·生态文明与西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内在契合第26-27页
     ·生态文明观是完善西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指导思想第27页
     ·西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完善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第27页
   ·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27-37页
     ·西北生态环境的现状堪忧——以三江源地区为例第28-35页
     ·西北生态的恶化已影响到多民族之间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第35-36页
     ·较快修复西北生态,缓解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第36页
     ·西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是为了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第36-37页
第4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缺失分析第37-42页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缺失第37-39页
     ·西北地区补偿标准偏低,生态修复成本高第37-38页
     ·西北生态补偿方式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公民财产权和发展权受损第38页
     ·西北地方性法规对生态补偿规定的相对模糊第38页
     ·西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较少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第38-39页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缺失的原因——经济学视角第39-42页
     ·未充分考虑外部性问题第39-40页
     ·未充分考虑生态资源使用的有偿性第40页
     ·未充分考虑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第40-41页
     ·未充分考虑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付出第41-42页
第5章 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目标及思路第42-47页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目标第42-43页
     ·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相协调和可持续第42页
     ·形成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和有节制的需求第42-43页
     ·实现生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第43页
     ·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作用第43页
   ·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想第43-47页
     ·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第44页
     ·完善立法,确立受益者补偿原则第44页
     ·拓宽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融资渠道第44-45页
     ·完善环境税费制度,确保有法可依第45页
     ·明确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重点区域和领域第45-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果胶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汞离子的去除研究
下一篇:明胶高钙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污泥减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