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雇佣犯罪概述 | 第13-19页 |
·雇佣犯罪的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雇佣犯罪现象的历史考察 | 第13页 |
·雇佣犯罪的立法考察 | 第13-14页 |
·雇佣犯罪的概念 | 第14-15页 |
·理论界的分歧 | 第14页 |
·笔者的观点 | 第14-15页 |
·雇佣犯罪的特征 | 第15-17页 |
·非法交易性 | 第15-16页 |
·隐蔽性 | 第16页 |
·实行过限问题的突出性 | 第16页 |
·严重的社会危险性 | 第16-17页 |
·雇佣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 第17-19页 |
·雇佣犯罪的主体 | 第17页 |
·雇佣犯罪的客体 | 第17页 |
·雇佣犯罪的主观方面 | 第17-18页 |
·雇佣犯罪的客观方面 | 第18-19页 |
3 雇佣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 第19-27页 |
·共同犯罪以及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 第19-20页 |
·共同犯罪的概念 | 第19页 |
·共犯从属性与共犯独立性之争 | 第19页 |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及优缺点 | 第19-20页 |
·雇佣犯罪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0-24页 |
·雇佣犯罪与正犯 | 第20-22页 |
·雇佣犯罪与教唆犯罪 | 第22-23页 |
·雇佣犯罪与组织犯 | 第23-24页 |
·雇佣犯罪与帮助犯 | 第24页 |
·雇佣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 第24-25页 |
·理论界的分歧 | 第24-25页 |
·笔者的观点 | 第25页 |
·独立使用雇佣犯罪概念的意义及困境 | 第25-27页 |
·现实意义 | 第25页 |
·理论意义 | 第25-26页 |
·刑法规定雇佣犯罪的困境 | 第26-27页 |
4 雇佣犯罪刑事责任认定 | 第27-35页 |
·案例的引入 | 第27-28页 |
·基本案情介绍 | 第27页 |
·本案争议焦点 | 第27-28页 |
·雇佣犯罪中刑事责任承担的一般原则 | 第28-31页 |
·个人责任原则 | 第28页 |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 第28-31页 |
·实行过限时的责任承担 | 第31-33页 |
·实行过限的概述 | 第31页 |
·实行过限案件的判定标准 | 第31-33页 |
·雇佣犯罪中各犯罪人刑事责任认定的途径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