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误差分析与补偿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稳定平台稳定方式的发展与稳定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稳定平台运动学与动力学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稳定平台误差建模、测量与补偿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运动学机理研究 | 第22-40页 |
·引言 | 第22页 |
·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运动学分析 | 第23-35页 |
·数学基础 | 第23-27页 |
·系统坐标系定义 | 第27-28页 |
·稳定平台框架角位置分析 | 第28-30页 |
·稳定平台框架角速度分析 | 第30-34页 |
·稳定平台框架角加速度分析 | 第34-35页 |
·半捷联稳定机理研究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动力学机理研究 | 第40-56页 |
·引言 | 第40页 |
·框架间转动惯量耦合分析 | 第40-43页 |
·稳定平台框架动力学建模 | 第43-50页 |
·动力学方程 | 第44-45页 |
·俯仰框架动力学方程 | 第45-47页 |
·偏航框架动力学方程 | 第47-50页 |
·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50-54页 |
·框架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 第50-52页 |
·框架耦合力矩分析 | 第52-53页 |
·框架质量不平衡力矩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光轴指向误差分析 | 第56-78页 |
·引言 | 第56页 |
·稳定平台误差源分析 | 第56-58页 |
·稳定平台静态误差分析 | 第57页 |
·稳定平台动态误差分析 | 第57-58页 |
·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光轴指向误差建模 | 第58-66页 |
·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及其拓扑结构 | 第58-60页 |
·基于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的光轴指向误差建模 | 第60-66页 |
·各项误差对光轴指向误差的影响 | 第66-76页 |
·偏航轴垂直度误差引起的光轴指向误差 | 第66-67页 |
·俯仰轴垂直度误差引起的光轴指向误差 | 第67-68页 |
·光轴垂直度误差引起的光轴指向误差 | 第68-70页 |
·位置误差综合引起的光轴指向误差 | 第70-71页 |
·偏航轴回转误差引起的光轴指向误差 | 第71-72页 |
·俯仰轴回转误差引起的光轴指向误差 | 第72-73页 |
·运动误差综合引起的光轴指向误差 | 第73-74页 |
·所有误差综合引起的光轴指向误差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半捷联光电稳定平台光轴指向误差标定及实验 | 第78-104页 |
·引言 | 第78页 |
·光轴指向误差标定模型与仿真分析 | 第78-85页 |
·基本参数模型 | 第78-79页 |
·Local POE 模型 | 第79-81页 |
·Local POE 模型分析 | 第81-85页 |
·光轴指向误差标定模型参数标定方法 | 第85-90页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参数模型标定 | 第85-86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 Local POE 模型标定 | 第86-90页 |
·实验分析 | 第90-98页 |
·实验方法及测量点的选择 | 第90-91页 |
·标定实验 | 第91-94页 |
·验证实验 | 第94-98页 |
·半捷联导引头半实物实验 | 第98-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全文总结 | 第104-105页 |
·工作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附录 | 第116-120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120-122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