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2章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及影响 | 第21-33页 |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21-25页 |
·群体性事件 | 第21-23页 |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 | 第23-25页 |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 第25-28页 |
·利益诉求型 | 第26-27页 |
·情绪宣泄型 | 第27页 |
·价值追求型 | 第27-28页 |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 第28-33页 |
·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 第28-29页 |
·妨碍学校的正常发展 | 第29-30页 |
·破坏社会的管理秩序 | 第30-31页 |
·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 第31-33页 |
第3章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及原因 | 第33-48页 |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具体表现 | 第33-37页 |
·主体同质性高 | 第33页 |
·蔓延发展迅速 | 第33-34页 |
·社会联动性强 | 第34-35页 |
·行为表现失范 | 第35页 |
·时间持续短暂 | 第35-36页 |
·影响广泛深远 | 第36-37页 |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 | 第37-48页 |
·社会转型期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多 | 第37-40页 |
·学校教育管理服务过程存在不足 | 第40-43页 |
·学生个人身心发展呈现不良状态 | 第43-45页 |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直接促成因素 | 第45-48页 |
第4章 预防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思路 | 第48-61页 |
·完善法律法规基础 | 第48-49页 |
·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法律框架 | 第48-49页 |
·促进高校安全管理的地方立法 | 第49页 |
·健全预警协调机制 | 第49-53页 |
·坚持预防第一的理念 | 第50页 |
·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 | 第50-51页 |
·进一步完善矛盾化解机制 | 第51-52页 |
·健全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 | 第52-53页 |
·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平台 | 第53页 |
·加强预防队伍建设 | 第53-55页 |
·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 | 第53-54页 |
·着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 | 第54页 |
·建设一支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 第54页 |
·建设一支健康向上的社团队伍 | 第54-55页 |
·深入开展思政教育 | 第55-59页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 第55-56页 |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 第56页 |
·发挥教职员工的育人功能 | 第56-57页 |
·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 | 第57-59页 |
·构建良好外部环境 | 第59-61页 |
·创建良好社会风气 | 第59页 |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 第59-60页 |
·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