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破产重整法律制度的完善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外文献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页 |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5-16页 |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6-18页 |
| 第2章 破产重整制度概述 | 第18-30页 |
| ·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18-20页 |
| ·破产重整制度的概念 | 第18-19页 |
| ·破产重整制度的特征 | 第19-20页 |
| ·破产重整制度的理论支撑 | 第20-23页 |
| ·营运价值论 | 第20-22页 |
| ·社会利益论 | 第22页 |
| ·利益与共论 | 第22-23页 |
| ·我国现行破产重整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3-27页 |
| ·破产重整程序的审查和启动 | 第23-25页 |
| ·破产重整程序的管理人制度 | 第25-26页 |
| ·破产重整计划制度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30页 |
| 第3章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8页 |
| ·重整计划草案批准中的法律问题 | 第30-34页 |
| ·正常批准程序中审查标准条件不明确 | 第30-31页 |
| ·强制批准制度的缺陷 | 第31-34页 |
| ·重整制度在适用上的局限性问题 | 第34-35页 |
| ·重整成本昂贵 | 第34-35页 |
| ·重整效率不高 | 第35页 |
| ·政府过度干预破产重整程序的问题 | 第35-37页 |
| ·政府干预的原因分析 | 第36页 |
| ·政府过度干预的弊端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完善 | 第38-46页 |
| ·重整计划制度的完善 | 第38-41页 |
| ·法院批准重整计划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 ·人民法院强行批准权的限制 | 第39-41页 |
| ·建立预先重整制度 | 第41-44页 |
| ·预先重整制度的涵义 | 第41页 |
| ·预先重整制度的比较优势 | 第41-42页 |
| ·我国借鉴预先重整制度的路径 | 第42-44页 |
| ·破产重整程序政府干预的完善 | 第44-45页 |
| ·政府干预破产重整程序的限制 | 第44页 |
| ·政府干预重整应当具有自律性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 1、结论 | 第46-47页 |
| 2、展望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