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研究框架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41页 |
| ·节能服务体系概述 | 第13-19页 |
| ·节能的涵义 | 第13页 |
| ·节能服务与节能服务公司 | 第13-16页 |
| ·合同能源管理 | 第16-19页 |
| ·国内外节能服务发展综述 | 第19-25页 |
| ·国外节能服务发展综述 | 第19-22页 |
| ·国内节能服务发展综述 | 第22-25页 |
| ·工业节能概述 | 第25-27页 |
| ·我国工业领域高能耗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 ·工业节能的重大意义 | 第26-27页 |
| ·采纳基础理论 | 第27-35页 |
| ·采纳行为理论 | 第27-29页 |
| ·技术接受模型 | 第29页 |
| ·创新扩散理论 | 第29-31页 |
| ·制度理论 | 第31-33页 |
|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 | 第33-35页 |
| ·基于TOE框架的组织采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35-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研究模型的建立 | 第41-51页 |
| ·提取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 ·变量的定义与研究假设 | 第43-49页 |
| ·节能服务自身特性因素——技术维度 | 第43-45页 |
| ·工业企业组织特性因素——组织维度 | 第45-46页 |
| ·环境特性因素——环境维度 | 第46-49页 |
| ·研究模型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51-80页 |
|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51-60页 |
| ·问卷设计 | 第51-56页 |
| ·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控制 | 第56-58页 |
| ·数据收集 | 第58-60页 |
| ·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 | 第60页 |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0-62页 |
| ·量表质量检验 | 第62-67页 |
| ·信度检验 | 第62-63页 |
| ·效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63-67页 |
| ·控制变量影响分析 | 第67-71页 |
| ·相关分析 | 第71-73页 |
|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73-79页 |
| ·技术维度对采纳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74-75页 |
| ·组织维度对采纳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75-76页 |
| ·环境维度对采纳意愿的回归分析 | 第76-77页 |
| ·总体回归结果 | 第77-79页 |
| ·回归结果总结 | 第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五章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80-86页 |
| ·技术维度 | 第80-81页 |
| ·组织维度 | 第81-83页 |
| ·环境维度 | 第83-84页 |
| ·模型的修正与重构 | 第84-8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91页 |
| ·研究总结与创新点 | 第86-87页 |
| ·研究总结 | 第86-87页 |
| ·创新点 | 第87页 |
| ·促进工业企业节能服务采纳的对策建议 | 第87-89页 |
|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 附录(一) “十二五”时期主要节能指标(工业部分) | 第96-97页 |
| 附录(二) 镇海区“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重点行业任务汇总表 | 第97-98页 |
| 附录(三) 工业企业节能服务采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98-102页 |
| 附录(四)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