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按揭理论分析 | 第7-15页 |
一、 按揭概述 | 第7-11页 |
(一) 按揭词源及种类 | 第7-8页 |
(二) 按揭法律属性的定位 | 第8-11页 |
二、 按揭制度在我国大陆的发展 | 第11-12页 |
(一) 按揭制度引入 | 第11-12页 |
(二) 按揭在我国内地的发展 | 第12页 |
三、 我国大陆按揭制度与英美法按揭制度区别 | 第12-15页 |
(一) 当事人的比较 | 第12-13页 |
(二) 法律关系的比较 | 第13页 |
(三) 按揭担保标的物的比较 | 第13页 |
(四) 成立条件的比较 | 第13-14页 |
(五) 按揭权利的实现方式比较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商品房按揭中法律关系问题研究 | 第15-24页 |
一、 商品房按揭中的基本法律关系 | 第15-17页 |
(一) 商品房买卖合同法律关系 | 第15页 |
(二) 按揭贷款合同法律关系 | 第15-16页 |
(三) 保证合同法律关系 | 第16页 |
(四) 回购法律关系 | 第16-17页 |
(五) 保险关系 | 第17页 |
二、 商品房按揭中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17-20页 |
(一) 购房人的权利义务 | 第17-18页 |
(二) 银行的权利义务 | 第18-20页 |
(三) 开发商的权利义务 | 第20页 |
三、 各种法律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20-24页 |
(一) 商品房买卖合同效力变动对其他法律关系的影响 | 第20-22页 |
(二) 贷款合同效力变动对其他法律关系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商品房按揭中各主体的法律风险分析 | 第24-38页 |
一、 银行可能存在的风险 | 第24-33页 |
(一) 来自开发商的风险 | 第24-30页 |
(二) 来自购房人的风险 | 第30-32页 |
(三) 银行自身存在的风险 | 第32-33页 |
二、 开发商可能存在的风险 | 第33-35页 |
(一) 购房人可能给开发商造成的风险 | 第33-34页 |
(二) 银行可能给开发商造成的风险 | 第34-35页 |
三、 购房人可能存在的风险 | 第35-38页 |
(一) 来自开发商的风险 | 第35-37页 |
(二) 来自银行的风险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商品房按揭风险的法律防范 | 第38-48页 |
一、 商品房按揭法律风险的宏观控制 | 第38-40页 |
(一) 商品房按揭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8-39页 |
(二) 完善担保体系 | 第39-40页 |
二、 银行的防范措施 | 第40-43页 |
(一) 建立工程款公示制度 | 第40-41页 |
(二) 引入保险 | 第41-42页 |
(三) 排除“假按揭”的新举措 | 第42-43页 |
三、 开发商的防范措施 | 第43-45页 |
(一) 完善按揭相关合同条款 | 第43-44页 |
(二) 转移开发商在按揭中的风险 | 第44-45页 |
四、 购房人的防范措施 | 第45-48页 |
(一) 完善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 | 第45-46页 |
(二) 购房人严防开发商措施 | 第46页 |
(三) 来自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