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外的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预计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 第15-16页 |
一、预计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二、本文的难点及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理论 | 第16-23页 |
第一节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9页 |
一、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角度分析 | 第17-18页 |
二、从资源配置合理化角度分析 | 第18-19页 |
三、从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分析 | 第19页 |
第三节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 第19-21页 |
一、对外贸易的出口促进机制 | 第19-20页 |
二、对外贸易的进口促进机制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对外开放的测度 | 第23-26页 |
第一节 对外开放度的含义及内容 | 第23-24页 |
一、对外开放度的概念 | 第23页 |
二、对外开放度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对外开放度测量 | 第24-26页 |
一、对外开放度的测量 | 第25页 |
二、指标的选取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安徽省对外开放的发展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安徽省对外开放现状分析 | 第26页 |
第二节 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时间变化 | 第26-28页 |
第三节 安徽省与中部地区及全国对外开放度比较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安徽省对外开放度的区域内部差异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安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1-38页 |
第一节 模型设定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变量的协整检验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 | 第35-36页 |
第五节 结论及其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第六章 提高安徽省对外开放度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 第38-44页 |
第一节 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 第38-39页 |
一、发挥皖江、皖中地区的对外开放的带动作用 | 第38页 |
二、提高工业园区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 第38页 |
三、增强县域的经济实力,来提高县域的经济开放度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以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进多领域对外开放 | 第39-40页 |
一、扩大对安徽省农业和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的力度 | 第39页 |
二、增加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度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拓宽境外融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 第40-41页 |
一、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 | 第40页 |
二、利用证券融资,来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升级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自主创新 | 第41-42页 |
一、加大对技术的引进,来推动技术上的创新 | 第41页 |
二、抓住机遇,使安徽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 | 第41页 |
三、推进加工贸易转型的升级,使之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 第41-42页 |
第五节 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信心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