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交联淀粉和小麦醇溶蛋白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 ·柠檬酸交联 | 第9-12页 |
| ·柠檬酸结构 | 第9-10页 |
| ·催化剂-次亚磷酸钠 | 第10-12页 |
| ·淀粉概述 | 第12-15页 |
| ·淀粉结构 | 第12-13页 |
| ·淀粉交联 | 第13-15页 |
| ·国内外淀粉交联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小麦醇溶蛋白概述 | 第15-20页 |
| ·小麦醇溶蛋白 | 第15-17页 |
| ·醇溶蛋白交联 | 第17-18页 |
| ·国内外醇溶蛋白交联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交联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 第20-22页 |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柠檬酸交联淀粉的研究 | 第25-43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柠檬酸淀粉酯的制备 | 第25-26页 |
|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26-27页 |
| ·红外光谱测定 | 第2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测试 | 第26页 |
| ·电导滴定 | 第26页 |
| ·机械强度测定 | 第26-27页 |
| ·热性能测定 | 第27页 |
| ·淀粉碱分解 | 第27页 |
| ·交联度计算方法 | 第27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27-34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 ·交联对淀粉膜断裂强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淀粉表面羧基量 | 第29-3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表征 | 第30-32页 |
| ·交联度的计算 | 第32-33页 |
| ·热稳定性的表征 | 第33-34页 |
| ·交联淀粉的降解 | 第34-35页 |
| ·淀粉降解 | 第34-35页 |
| ·交联淀粉动力学分析 | 第35-42页 |
| ·不同温度交联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35-39页 |
| ·柠檬酸与淀粉不同比例交联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39-40页 |
| ·不同交联剂交联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柠檬酸交联小麦醇溶蛋白的研究 | 第43-59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 ·小麦醇溶蛋白的提取 | 第43-44页 |
| ·柠檬酸干态交联小麦醇溶蛋白 | 第44页 |
| ·柠檬酸湿态交联小麦醇溶蛋白 | 第44页 |
|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 | 第44页 |
| ·~(13)C固体核磁 | 第44页 |
| ·氨基与羧基滴定分析 | 第44-45页 |
| ·机械强度表征分析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8页 |
| ·不同酸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自交联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 第46页 |
| ·交联条件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 ·交联对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交联对分子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核磁分析 | 第51-52页 |
| ·氨基和羧基滴定分析 | 第52-54页 |
| ·化学动力学分析 | 第54-56页 |
| ·交联度的计算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