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的概述 | 第16-22页 |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的功能 | 第17-18页 |
·价值引领功能 | 第17页 |
·行为规范功能 | 第17-18页 |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的特征 | 第18-19页 |
·独特性 | 第18页 |
·深层次性 | 第18页 |
·相对稳定性 | 第18页 |
·时代性 | 第18-19页 |
·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角色定位 | 第19-21页 |
·法律守护者 | 第19页 |
·活动参与者 | 第19-20页 |
·权益维护者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偏差 | 第22-31页 |
·监督者本位 | 第22-25页 |
·监督者本位的表现 | 第22-23页 |
·监督者本位的原因 | 第23-25页 |
·过分追求刚性监督 | 第25-27页 |
·过分追求刚性监督的表现 | 第25-26页 |
·过分追求刚性监督的原因 | 第26-27页 |
·事后监督 | 第27-29页 |
·事后监督的表现 | 第27-28页 |
·事后监督的原因 | 第28-29页 |
·重权力、轻权利 | 第29-30页 |
·重权力、轻权利的表现 | 第29-30页 |
·重权力、轻权利的原因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的重塑 | 第31-46页 |
·协同理念 | 第31-35页 |
·协同理念 | 第31-32页 |
·秉承协同理念的原因 | 第32-35页 |
·柔性监督理念 | 第35-38页 |
·柔性监督理念 | 第35-36页 |
·秉承柔性监督理念的原因 | 第36-38页 |
·同步监督理念 | 第38-41页 |
·同步监督理念 | 第38-39页 |
·秉承同步监督的理念的原因 | 第39-41页 |
·人权保障理念 | 第41-43页 |
·人权保障理念 | 第41页 |
·秉承人权保障理念的原因 | 第41-43页 |
·监督效果理念 | 第43-45页 |
·监督效果理念 | 第43页 |
·秉承监督效果理念的原因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我国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机关秉承新理念的建议 | 第46-51页 |
·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的教育与养成 | 第46-47页 |
·确立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的制度保障机制 | 第47-48页 |
·健全并维护秉承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理念的良好环境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任务和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