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防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9页 |
第一章 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类别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 第19-21页 |
一、失地农民的定义 | 第19页 |
二、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 第19-20页 |
三、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21-23页 |
一、组织性 | 第21页 |
二、维权性 | 第21-22页 |
三、动态性 | 第22-23页 |
四、非政治性 | 第23页 |
第三节 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类别 | 第23-26页 |
一、维权事件 | 第23-24页 |
二、泄愤事件 | 第24-25页 |
三、骚乱性事件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发生之缘由 | 第26-42页 |
第一节 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危害性 | 第26-29页 |
一、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 第26-27页 |
二、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性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条件 | 第29-31页 |
一、核心条件:自身利益受损 | 第29-30页 |
二、充分条件:核心人员组织发动 | 第30页 |
三、必要条件:共同情感有效凝结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 | 第31-42页 |
一、政府违法征地 | 第31-33页 |
二、征地补偿不合理 | 第33-34页 |
三、征地费用不到位 | 第34-35页 |
四、违规使用警力 | 第35-36页 |
五、舆论引导不力 | 第36-38页 |
六、社会保障不完善 | 第38-40页 |
七、利益诉求渠道不通畅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我国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 | 第42-60页 |
第一节 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事前预防路径 | 第42-49页 |
一、树立民本理念,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 第42-44页 |
二、制定补偿标准,确保征地补偿费用落实到位 | 第44-45页 |
三、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 | 第45-46页 |
四、畅通沟通渠道,优化利益诉求机制 | 第46-47页 |
五、确立预防意识,设计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事中控制策略 | 第49-57页 |
一、先入为主,加强现场舆论的管理能力 | 第49-51页 |
二、主动回应,注重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 | 第51-54页 |
三、慎用警力,避免矛盾激化 | 第54-55页 |
四、快速沟通,及时举行新闻发布会 | 第55-56页 |
五、妥善处理,防止事件升级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失地农民群体性事件事后管理方法 | 第57-60页 |
一、调查取证,追究法律责任 | 第57页 |
二、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 第57-59页 |
三、以案普法,加强法制宣传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