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层理结构效应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详细摘要 | 第8-11页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1-19页 |
1 绪论 | 第19-4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36页 |
·场样品制取装备研究 状 | 第20-29页 |
·状岩体 理 构效应研究 状 | 第29-32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石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岩石力学特性的加载速率效应研究现状 | 第33-35页 |
·岩石力学性质的温度效应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7-3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创新点 | 第38-3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9-41页 |
2 原状样品取样系统的设计及研制 | 第41-63页 |
·原状样品取样系统的构成 | 第41页 |
·原状样品取样钻机的研制 | 第41-54页 |
·取样钻机的类别及主要技术参数 | 第41页 |
·非膨胀性样品取样钻机的组成及设计 | 第41-49页 |
·膨胀性样品取样钻机的组成及设计 | 第49-52页 |
·原状样品取样钻机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 第52-53页 |
·原状样品取样钻机的现场应用 | 第53-54页 |
·便携式样品截样器的研制 | 第54-59页 |
·研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54-55页 |
·便携式截样器的结构及主要性能参数 | 第55-57页 |
·便携式截样器的操作方法 | 第57-59页 |
·便携式样品箱的研制 | 第59-60页 |
·研制的必要性 | 第59页 |
·便携式样品箱的结构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3 现场取样技术及钻进层理结构效应 | 第63-81页 |
·实验设备及方案 | 第63-64页 |
·实验设备 | 第63页 |
·实验方案 | 第63-64页 |
·实验地点及过程 | 第64-65页 |
·不同层理角度水流量与钻进速度关系实验 | 第65-69页 |
·水流量与钻进速度关系实验结果 | 第65-67页 |
·水流量与钻进速度关系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不同层理角度的钻具转速与钻进速度关系实验 | 第69-73页 |
·钻具转速与钻进速度关系实验结果 | 第69-72页 |
·钻具转速与钻进速度关系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不同层理角度单双管钻具钻进对比实验 | 第73-79页 |
·双管钻具钻进水流量与钻进速度关系实验结果 | 第73-76页 |
·单双管钻具对比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4 静态荷载下软岩力学特性层理结构效应 | 第81-155页 |
·原状层理结构样品的制取 | 第81-86页 |
·取样地点及岩性 | 第81-82页 |
·层理结构倾角的确定及样品钻取 | 第82-84页 |
·原状层理结构样品的切割加工 | 第84-85页 |
·原状层理结构样品的装箱运输 | 第85-86页 |
·矿物成分特征及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 第86-91页 |
·矿物成分分析 | 第86-88页 |
·微观结构分析 | 第88-91页 |
·泥岩及煤含水率特征 | 第91-93页 |
·试样概况及测试方案 | 第91-92页 |
·含水率测试结果 | 第92-93页 |
·泥岩力学特性层理结构效应试验 | 第93-124页 |
·层理泥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结构效应试验 | 第93-106页 |
·层理泥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结构效应试验 | 第106-123页 |
·泥岩力学特性层理结构效应试验小结 | 第123-124页 |
·煤岩力学特性层理结构效应试验 | 第124-152页 |
·层理煤岩单轴压缩力学特性结构效应试验 | 第124-136页 |
·层理煤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结构效应试验 | 第136-151页 |
·煤岩力学特性层理结构效应试验小结 | 第151-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5页 |
5 循环动荷载作用下软岩力学性质层理结构效应 | 第155-219页 |
·多级单次循环卸载扰动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案 | 第155-157页 |
·试样制备及试验设备 | 第155页 |
·试验方案 | 第155-157页 |
·层理泥岩多级单次卸载扰动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57-176页 |
·多级单次卸载扰动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157-161页 |
·卸载扰动后峰值强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161-163页 |
·卸载扰动后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163-164页 |
·卸载扰动后泊松比变化规律分析 | 第164-165页 |
·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165-170页 |
·动泊松比变化规律分析 | 第170-174页 |
·卸载扰动后峰值应变变化规律分析 | 第174-176页 |
·层理泥岩多级单次卸载扰动试验小结 | 第176-177页 |
·层理煤岩多级单次卸载扰动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77-196页 |
·多级单次卸载扰动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177-183页 |
·卸载扰动后峰值强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183-185页 |
·卸载扰动后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185-186页 |
·卸载扰动后泊松比变化规律分析 | 第186-187页 |
·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187-191页 |
·动泊松比变化规律分析 | 第191-194页 |
·卸载扰动后峰值应变变化规律分析 | 第194-196页 |
·层理煤岩多级单次卸载扰动试验小结 | 第196-197页 |
·多级多次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案 | 第197-198页 |
·层理泥岩多级多次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98-215页 |
·循环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198-201页 |
·轴向应变演化规律分析 | 第201-212页 |
·强度及弹性模量分析 | 第212-213页 |
·动弹性模量分析 | 第213-215页 |
·层理泥岩多级多次循环加卸载试验小结 | 第215-216页 |
·本章小结 | 第216-219页 |
6 层理软岩力学性质加载速率效应 | 第219-265页 |
·试验条件及静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方案 | 第219-220页 |
·试样制备及试验设备 | 第219页 |
·静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方案 | 第219-220页 |
·层理泥岩静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20-234页 |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220-225页 |
·加载速率对峰值强度的影响 | 第225-227页 |
·加载速率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227-228页 |
·加载速率对泊松比的影响 | 第228页 |
·加载速率对峰值应变的影响 | 第228-232页 |
·不同加载速率下强度及弹模层理结构效应分析 | 第232-233页 |
·层理泥岩静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小结 | 第233-234页 |
·层理煤岩静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4-245页 |
·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234-238页 |
·加载速率对煤岩峰值强度的影响 | 第238-240页 |
·加载速率对煤岩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240-241页 |
·加载速率对煤岩泊松比的影响 | 第241页 |
·加载速率对煤岩峰值应变的影响 | 第241-243页 |
·不同加载速率下煤岩强度及弹模层理结构效应分析 | 第243-244页 |
·层理煤岩静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小结 | 第244-245页 |
·循环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案 | 第245-246页 |
·试验样品及设备 | 第245页 |
·试验方案 | 第245-246页 |
·层理泥岩循环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46-261页 |
·循环荷载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246-251页 |
·加卸载扰动后峰值强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251-253页 |
·切线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253-255页 |
·卸载扰动后泊松比变化规律分析 | 第255-256页 |
·不同加载速率下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256-258页 |
·不同加载速率下动泊松比变化规律分析 | 第258-261页 |
·层理泥岩循环荷载加载速率效应试验小结 | 第261页 |
·本章小结 | 第261-265页 |
7 层状结构泥岩力学特性的温度效应 | 第265-299页 |
·静荷载-温度效应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案 | 第265-269页 |
·静荷载温度效应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9-283页 |
·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分析 | 第269-275页 |
·峰值强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275-276页 |
·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276-277页 |
·峰值轴向应变变化规律分析 | 第277-278页 |
·剪切滑移应变的变化规律 | 第278-279页 |
·热损伤特性分析 | 第279-280页 |
·不同温度下泥岩力学性质层理结构效应分析 | 第280-282页 |
·单轴压缩温度效应实验小结 | 第282-283页 |
·循环荷载温度效应试验条件及试验方案 | 第283-284页 |
·试验样品及设备 | 第283页 |
·试验方案 | 第283-284页 |
·循环荷载温度效应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4-298页 |
·温度-循环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284-288页 |
·加卸载扰动后峰值强度特征分析 | 第288-290页 |
·切线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290-292页 |
·动弹性模量分析 | 第292-294页 |
·卸载扰动后峰值应变变化规律分析 | 第294-296页 |
·卸载扰动作用下热损伤特性分析 | 第296-297页 |
·循环荷载温度效应实验小结 | 第297-298页 |
·本章小结 | 第298-29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299-305页 |
·主要结论 | 第299-302页 |
·展望 | 第302-305页 |
参考文献 | 第305-317页 |
致谢 | 第317-319页 |
作者简介 | 第319页 |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319页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319-3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