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环形泰勒虫病研究进展 | 第9-18页 |
1 环形泰勒虫病 | 第9-11页 |
·病原形态 | 第9页 |
·生活史 | 第9页 |
·流行病学 | 第9-10页 |
·临床症状 | 第10页 |
·病理变化 | 第10-11页 |
2 环形泰勒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病原体显微镜检测方法 | 第11页 |
·血清学诊断方法 | 第11-13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第13-14页 |
3 环形泰勒虫主要膜蛋白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环形泰勒虫 TaSP 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 | 第18-36页 |
1 前言 | 第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菌种质粒、虫体和血清: | 第18页 |
·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 第18页 |
·酶和试剂 | 第18-19页 |
·培养基 | 第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19-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30页 |
·环形泰勒虫血样的获取和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1-22页 |
·PCR 扩增目的片段 | 第22-24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4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24-25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25-30页 |
3 结果 | 第30-35页 |
·目的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30-31页 |
·pGEM/TaSP 重组质粒鉴定 | 第31页 |
·pGEX-4T-1/TaSP 重组表达质粒的鉴定 | 第31-32页 |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及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表达产物的 SDS-PAGE | 第33-34页 |
·蛋白质的纯化 | 第34页 |
·表达产物的 Western-blotting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环形泰勒虫 TaSP 蛋白的二级结构及其 B 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 第36-4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37页 |
·环形泰勒虫 TaSP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 第36页 |
·TaSP 蛋白二级结构元件的预测和分析 | 第36页 |
·TaSP 蛋白抗原性表位的预测 | 第36-37页 |
2 结果 | 第37-38页 |
·TaSP 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 | 第37页 |
·TaSP 蛋白的亲水性分析 | 第37页 |
·TaSP 蛋白的表面可能性分析 | 第37-38页 |
·TaSP 蛋白骨架区柔韧性分析 | 第38页 |
·TaSP 蛋白 B 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分析 | 第38页 |
·综合性分析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环形泰勒虫病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40-44页 |
1 材料 | 第40页 |
·虫种与菌株 | 第40页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2 方法 | 第40-41页 |
·目的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40-41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41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41页 |
·临床样品检测 | 第41页 |
3 结果 | 第41-43页 |
·牛环形泰勒虫 TaSP 基因的扩增 | 第41-42页 |
·PCR 特异性实验 | 第42页 |
·PCR 灵敏度试验 | 第42页 |
·临床样本的检测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英文摘要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