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0-14页 |
·选题的基本内容 | 第14-15页 |
·主要思想 | 第14页 |
·重点和难点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7-27页 |
·微博的概述 | 第17-19页 |
·微博的概念 | 第17-18页 |
·微博的特征与功能 | 第18-19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9-22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理解 | 第19-20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 第20-21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21-22页 |
·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第22-23页 |
·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借鉴 | 第23-27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 第23-24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24-25页 |
·网络传播理论的借鉴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第27-33页 |
·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 第27-29页 |
·丰富和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 第27-28页 |
·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28页 |
·搭建了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桥梁 | 第28-29页 |
·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第29-33页 |
·微博对大学生道德意识和心理健康的挑战 | 第29页 |
·微博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 第29-30页 |
·微博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挑战 | 第30页 |
·微博对舆论宣传引导的挑战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3-43页 |
·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第33-39页 |
·大学生使用微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江南大学为例 | 第33-37页 |
·高校使用微博情况的网络调查与分析 | 第37-39页 |
·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内容不丰富,忽视学生关注点 | 第39页 |
·定位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突出 | 第39-40页 |
·互动不充分,吸引力不突出 | 第40-41页 |
·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微观念”薄弱,对微博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 第41页 |
·管理不完善,宣传覆盖不到位 | 第41-42页 |
·工作队伍不健全,缺乏微博运营相关经验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加强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 | 第43-53页 |
·借鉴微博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做法 | 第43-45页 |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博 | 第43-44页 |
·重庆大学官方微博 | 第44-45页 |
·提高“微意识”,加强“微行动” | 第45-46页 |
·正确认识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第45页 |
·积极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新平台 | 第45-46页 |
·加大微博舆论阵地建设,掌控舆论话语权 | 第46-48页 |
·加强微博内容建设,以主流价值观和先进思想文化进行引导 | 第46-47页 |
·设立专门的信息板块发布权威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 第47-48页 |
·培养微博意见领袖,发挥名人效应 | 第48页 |
·加强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 第48-50页 |
·创建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 | 第48-49页 |
·建立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教育主体运用和管理微博的能力 | 第49-50页 |
·建立奖惩制度促进专业队伍建设 | 第50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管理运营体系的构建 | 第50-53页 |
·明确分工,精细化运营 | 第50-51页 |
·实行线上线下有效对接双轨运行 | 第51-52页 |
·加强微博联动,形成联动机制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一 | 第61-63页 |
附录二: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