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18-27页 |
·信用风险管理含义 | 第18页 |
·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理论 | 第18-21页 |
·估值理论 | 第18-19页 |
·投资组合理论 | 第1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套期保值理论 | 第20页 |
·期权定价理论 | 第20-21页 |
·预测理论 | 第21页 |
·信用风险的度量 | 第21-27页 |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现代主要的风险度量模型 | 第22-24页 |
·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简评 | 第24-27页 |
3.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的基础理论 | 第27-38页 |
·内部评级法简介 | 第27-31页 |
·新资本协议的出台 | 第27-29页 |
·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内部评级法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 第31-35页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方法概述 | 第32-33页 |
·内部评级法与其他信用评级方法的比较 | 第33-35页 |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必要性 | 第35-38页 |
·信用风险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35-36页 |
·实施内部评级法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 第36页 |
·实施内部评级法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第36-38页 |
4. 国内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现状分析 | 第38-46页 |
·内部评级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 第38-40页 |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原因 | 第40-41页 |
·我国内部评级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银行在风险管理体制上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性人才 | 第41页 |
·评级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 | 第41-42页 |
·内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未知 | 第42页 |
·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面临问题的原因浅析 | 第42-46页 |
·外部环境因素 | 第43页 |
·银行内部自身问题 | 第43-46页 |
5. 国外银行内部评级法应用状况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 第46-52页 |
·花旗银行 | 第46-48页 |
·主要评级方法与技术 | 第46-48页 |
·内部评级系统的作用 | 第48页 |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 | 第48-50页 |
·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 第50-52页 |
6.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运用中构建内部评级法的探索 | 第52-62页 |
·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技术平台建设 | 第52-54页 |
·选择符合我国商业银行事情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第52-53页 |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 | 第53-54页 |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配套制度建设 | 第54-59页 |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54-56页 |
·树立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 | 第56页 |
·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 第56-57页 |
·强化外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 | 第57-58页 |
·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8-59页 |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