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的生物学特点 | 第13-16页 |
·RBSDV的发生及危害 | 第13页 |
·RBSDV的症状及传播介体 | 第13页 |
·RBSDV的分类地位 | 第13-15页 |
·RBSDV粒子 | 第15-16页 |
2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分子生物学特点 | 第16-17页 |
3 蛋白质互作技术及Pull-Down原理简介 | 第17-18页 |
4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植物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引言 | 第19-2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36页 |
1 供试材料 | 第21-22页 |
·病样来源 | 第21页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载体及菌株 | 第21页 |
·酶和化学试剂 | 第21页 |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36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2页 |
·RBSDVP7-2基因的克隆 | 第22-26页 |
·Trizol法提取总RNA | 第22页 |
·RT-PCR | 第22-23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23页 |
·连接反应 | 第23-2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4页 |
·重组质粒的热激转化 | 第24页 |
·菌落PCR初步鉴定阳性克隆 | 第24-25页 |
·重组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25页 |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25页 |
·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25-26页 |
·P7-2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 第26-28页 |
·原核表达质粒构建 | 第26页 |
·目的蛋白小量诱导表达 | 第26页 |
·SDS-PAGE检测 | 第26-27页 |
·目的蛋白大量表达和包涵体的提取 | 第27页 |
·目的蛋白的透析纯化与回收 | 第27页 |
·抗血清制备及检测 | 第27-28页 |
·P7-2融合蛋白与水稻总蛋白Pull-Down | 第28-29页 |
·MBP-P7-2融合蛋白及MBP蛋白的大量诱导表达 | 第28页 |
·粗提感病水稻叶片总蛋白 | 第28-29页 |
·目的蛋白与水稻总蛋白Pull-Down | 第29页 |
·对照蛋白与水稻总蛋白Pull-Down | 第29页 |
·SDS-PAGE检测 | 第29页 |
·蛋白质序列的测定及质谱分析 | 第29页 |
·寄主水稻互作因子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29-32页 |
·水稻总RNA的提取 | 第29-30页 |
·逆转录 | 第30-31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1页 |
·SqRT-PCR与qRT-PCR | 第31-32页 |
·P7-2在植物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32-36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2页 |
·PCR扩增S7-220 | 第32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32页 |
·连接反应 | 第32页 |
·重组质粒的热激转化 | 第32页 |
·菌落PCR初步鉴定阳性克隆 | 第32页 |
·重组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32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 | 第32-33页 |
·表达质粒构建 | 第33页 |
·日本晴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 | 第33-34页 |
·拟南芥Col-0品种无菌苗培育 | 第34页 |
·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 第34页 |
·原生质体的纯化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的原生质体转化 | 第34-35页 |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1 RBSDVP7-2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RBSDV基因组片段S7-2的扩增 | 第36页 |
·扩增产物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2 P7-2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 第37-40页 |
·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7-38页 |
·P7-2的原核表达及包涵体的提取 | 第38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与回收 | 第38-39页 |
·Westernblot检测抗血清效价 | 第39-40页 |
3 P7-2与寄主水稻蛋白的互作分析 | 第40-42页 |
·pMAL-P7-2与pMAL-C2x的大量诱导表达 | 第40页 |
·Pull-Down后SDS-PAGE检测 | 第40页 |
·序列测定及质谱分析确定寄主互作因子 | 第40-42页 |
4 寄主水稻互作因子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42-43页 |
·RT-PCR调整cDNA浓度 | 第42页 |
·SqRT-PCR | 第42页 |
·水稻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42-43页 |
5 P7-2在植物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43-47页 |
·S7-2基因的克隆 | 第43-44页 |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4页 |
·拟南芥原生质体中的荧光定位 | 第44-45页 |
·水稻原生质体细胞中GFP基因的表达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52页 |
1 RBSDVP7-2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7页 |
2 RBSDVP7-2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 第47-48页 |
3 P7-2融合蛋白与寄主水稻总蛋白的互作分析 | 第48-49页 |
4 寄主互作因子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49-50页 |
5 P7-2在植物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50-52页 |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A:常用溶液及培养基配制方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