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
| 作者简介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8页 |
| ·选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沉积相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研究区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创新点 | 第17页 |
| ·实际工作量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5页 |
| ·区域地理位置 | 第18页 |
|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8-20页 |
| ·柯吐尔组(T_1k) | 第20页 |
| ·阿克库勒组组(T_2a) | 第20页 |
| ·哈拉哈塘组(T_3h) | 第20页 |
| ·盆地构造单元及构造演化 | 第20-23页 |
| ·盆地构造单元 | 第20-22页 |
| ·盆地构造演化 | 第22页 |
| ·三叠纪构造格局与古地貌特征 | 第22-23页 |
| ·油气勘探概况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三叠系层序结构与地层格架 | 第25-59页 |
| ·三叠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5-28页 |
| ·三叠系地层分区与标准地层剖面建立 | 第25-27页 |
| ·三叠系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第27-28页 |
| ·三叠系层序界面与体系域界面识别 | 第28-29页 |
| ·三叠系层序界面识别 | 第28-29页 |
| ·三叠系体系域界面识别 | 第29页 |
| ·三叠系地震层序地层格架分析 | 第29-40页 |
| ·区域地震层序格架特征 | 第29-35页 |
| ·局部地震层序格架特征 | 第35-38页 |
| ·层序界面的平面分布特征 | 第38-40页 |
| ·三叠系典型单井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演化 | 第40-50页 |
| ·井-震标定 | 第41-43页 |
| ·代表井层序结构分析及内幕沉积演化特征 | 第43-50页 |
| ·三叠系钻井层序对比分析 | 第50-56页 |
| ·三叠系层序结构与地层发育模式 | 第56-57页 |
| ·小结与认识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三叠系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 | 第59-82页 |
| ·浅水三角洲沉积特点 | 第59-61页 |
| ·沉积相划分依据 | 第61-65页 |
| ·沉积背景 | 第61-62页 |
| ·岩性特征 | 第62-63页 |
| ·沉积构造 | 第63-65页 |
| ·三叠系沉积相类型及亚相、微相组成 | 第65-69页 |
| ·湖泊相 | 第65页 |
| ·辫状河三角洲相 | 第65-69页 |
| ·测井相分析 | 第69-72页 |
| ·特征地震相分析 | 第72-74页 |
|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74-82页 |
| ·T-SQ1层序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75-76页 |
| ·T-SQ2层序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76-78页 |
| ·T-SQ3层序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78-80页 |
| ·T-SQ4层序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80-82页 |
| 第五章 三叠系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 第82-90页 |
| ·三叠系岩性-地层圈闭类型及主控因素 | 第82-86页 |
| ·三叠系岩性-地层圈闭类型 | 第82-83页 |
| ·三叠系岩性-地层圈闭主控因素 | 第83-86页 |
| ·三叠系有利区带预测 | 第86-90页 |
| 结论与认识 | 第90-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