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法理思考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当前我国腐败问题的法理分析 | 第13-20页 |
一、腐败的三重属性分析 | 第13-16页 |
(一)涉权力性 | 第13-15页 |
(二)利益导向 | 第15页 |
(三)非规范性 | 第15-16页 |
二、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第16-20页 |
(一)法理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二)腐败危害性大,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规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腐败的现状及其成因的法理分析 | 第20-29页 |
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趋势 | 第20-22页 |
(一)腐败案件数量的增加 | 第20页 |
(二)腐败主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 第20-21页 |
(三)腐败分子外逃,资金大量外流 | 第21-22页 |
二、我国现阶段反腐败法律体系的现状 | 第22-26页 |
(一)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立法进程 | 第22-24页 |
(二)我国现阶段反腐败的法律制度 | 第24-26页 |
三、我国腐败现状产生蔓延的法理分析 | 第26-29页 |
(一)脆弱的权利本位与义务的弱化 | 第26-27页 |
(二)泛权力化与腐败的泛化 | 第27-28页 |
(三)权力制约权力的结构性改变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法理层面反思 | 第29-37页 |
一、我国反腐败相关法律体系的立法基础 | 第29-31页 |
(一)相关立法的建立 | 第29-30页 |
(二)监督机制的完善 | 第30-31页 |
(三)廉洁从政的规范 | 第31页 |
二、国际社会背景下的反腐借鉴 | 第31-33页 |
(一)欧洲地区的反腐借鉴 | 第31-32页 |
(二)亚洲地区的反腐借鉴 | 第32-33页 |
三、完善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基本路径 | 第33-37页 |
(一)预防腐败——使腐败者“不想腐败” | 第33-34页 |
(二)法律监督——使腐败者“不能腐败” | 第34-35页 |
(三)惩治腐败——使腐败者“不敢腐败” | 第35-36页 |
(四)追缴资金——使腐败者“腐败无用”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一、中国反腐败治理未来之畅想 | 第37-38页 |
二、论题指向局限性分析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