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企业周边土壤中铅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可给性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 ·土壤中铅污染 | 第15-20页 |
| ·重金属铅的简介 | 第15页 |
| ·土壤中铅的来源及污染现状 | 第15-18页 |
| ·土壤中铅污染的危害 | 第18-20页 |
| ·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及其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 第20-25页 |
| ·重金属生物可给性的概念 | 第21页 |
| ·生物可给性的评价方法 | 第21-23页 |
| ·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 ·土壤中铅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24-2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6-37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6-28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 ·分析方法 | 第28-37页 |
| ·样品采集和制备 | 第28-29页 |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9-32页 |
| ·土壤中总金属总量分析 | 第32-33页 |
| ·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析 | 第33-34页 |
| ·土壤中铅的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分析 | 第34-35页 |
| ·质量控制与数据控制统计分析 | 第35页 |
| ·土壤质量相关标准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土壤标准物质中铅的生物可给量分析 | 第37-41页 |
| ·土壤标准物质中铅的总量分析 | 第37页 |
| ·空白实验 | 第37-38页 |
| ·土壤标准物质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析 | 第38-39页 |
| ·灰尘样品中铅的生物可给性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蓄电池厂周边土壤中铅的分布特征 | 第41-48页 |
|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 ·蓄电池厂内土壤中铅的全量分析 | 第41页 |
| ·蓄电池厂外土壤中铅的全量分析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蓄电池厂周边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析 | 第48-6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8-55页 |
| ·土壤理化性质 | 第48-49页 |
| ·土壤中铁、锰和全磷的含量分析 | 第49-50页 |
| ·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 | 第50-55页 |
| ·讨论 | 第55-63页 |
| ·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性分析 | 第55-57页 |
| ·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量/性与铅总量的关系 | 第57-59页 |
| ·土壤中铅的生物可给量/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 第59-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土壤铅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 第64-69页 |
| ·蓄电池企业周边土壤铅的空间分布 | 第64-65页 |
| ·风险评价 | 第65-67页 |
| ·蓄电池厂内土壤铅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 第65-66页 |
| ·蓄电池厂外土壤铅对儿童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66-67页 |
| ·讨论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展望与建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 图表目录 | 第83-85页 |
| 附录数据汇总表 | 第85-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