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传统科技园开发模式下的水文环境 | 第10-11页 |
| ·科技园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 第2章 国内外雨水景观发展进展与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42页 |
| ·国外雨水景观发展进展与相关研究 | 第18-35页 |
| ·国外发展进展 | 第18-22页 |
| ·国外案例 | 第22-24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4-35页 |
| ·国内雨水景观发展进展与相关研究 | 第35-40页 |
| ·国内发展进展 | 第35-37页 |
| ·国内案例 | 第37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37-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3章 北京科技园区雨水景观规划设计现状与问题 | 第42-60页 |
| ·典型的科技园区雨水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 第42-56页 |
| ·中关村软件园 | 第42-47页 |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 第47-49页 |
| ·亦庄科技园 | 第49-53页 |
| ·丰台科技园 | 第53-56页 |
| ·科技园区雨水过程问题分析 | 第56-57页 |
| ·雨水地表径流量增加 | 第56页 |
| ·雨水水文循环过程被破坏 | 第56-57页 |
| ·土壤侵蚀 | 第57页 |
| ·环境污染 | 第57页 |
| ·北京科技园区雨水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7-58页 |
| ·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 第58页 |
| ·景观养护耗水量较大 | 第58页 |
| ·雨水景观不成体系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科技园雨水景观规划设计框架 | 第60-78页 |
| ·科技园雨水景观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 第60页 |
| ·科技园雨水景观规划设计框架 | 第60-61页 |
| ·科技园雨水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 第61-76页 |
| ·场地分析与雨水景观规划控制安全格局确定 | 第61-63页 |
| ·地表径流模拟与汇水分区划分 | 第63-64页 |
| ·科技园雨水景观空间组织 | 第64-68页 |
| ·科技园雨水景观设施体系分类 | 第68-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5章 科技园雨水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策略 | 第78-122页 |
| ·雨水汇集系统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 第78-81页 |
| ·雨水汇集系统 | 第78-79页 |
| ·雨水汇集系统与道路的结合 | 第79页 |
| ·雨水汇集系统与建筑屋面的结合 | 第79-80页 |
| ·雨水汇集系统与绿地的结合 | 第80-81页 |
| ·雨水渗透过滤系统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 第81-101页 |
| ·雨水渗透过滤系统景观与停车场的结合 | 第81-82页 |
| ·雨水渗透过滤系统景观与道路的结合 | 第82-87页 |
| ·雨水渗透过滤系统景观与广场的结合 | 第87-93页 |
| ·雨水渗透过滤系统景观与绿地的结合 | 第93-99页 |
| ·雨水渗透过滤系统景观与建筑的结合 | 第99-101页 |
| ·雨水渗透过滤系统景观与水面的结合 | 第101页 |
| ·雨水输送系统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 第101-104页 |
| ·雨水输送系统景观与道路的结合 | 第101-102页 |
| ·雨水输送系统景观与绿地的结合 | 第102页 |
| ·雨水输送系统景观与广场建筑的结合 | 第102-104页 |
|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 第104-117页 |
|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 第104页 |
| ·常用的雨水净化处理方法 | 第104-105页 |
|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景观与道路的结合 | 第105-107页 |
|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景观与广场的结合 | 第107-110页 |
|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景观与绿地的结合 | 第110-112页 |
|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景观与水面的结合 | 第112-114页 |
| ·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景观与建筑的结合 | 第114-117页 |
| ·雨水景观系统综合景观策略 | 第117页 |
| ·雨水景观种植设计策略 | 第117-120页 |
| ·雨水花园植物配置原则 | 第118页 |
| ·北京地区雨水花园植物配置种类 | 第118-1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 第6章 实践案例—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工程雨水景观规划设计 | 第122-134页 |
| ·项目概况 | 第122页 |
| ·规划控制目标 | 第122-123页 |
| ·生命科学园三期景观生态现状分析(静态) | 第123-125页 |
| ·气候分析 | 第123页 |
| ·高程分析 | 第123-124页 |
| ·坡度分析 | 第124页 |
| ·植被分析 | 第124-125页 |
| ·生命科学园三期景观生态过程分析(动态) | 第125-126页 |
| ·地表径流分析 | 第125页 |
| ·现状洪水淹没范围分析 | 第125-126页 |
| ·雨水景观规划控制安全格局确定 | 第126-127页 |
| ·地表径流模拟与汇水分区划分 | 第127-128页 |
| ·地表径流模拟 | 第127页 |
| ·汇水分区划分 | 第127-128页 |
| ·科技园雨水景观空间组织 | 第128-129页 |
| ·雨水景观设施体系布局与分类 | 第129-131页 |
| ·汇集系统雨水景观 | 第129-130页 |
| ·输送系统雨水景观 | 第130页 |
| ·渗透过滤系统雨水景观 | 第130-131页 |
| ·收集净化系统雨水景观 | 第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4页 |
| 结论 | 第134-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
| 附录 | 第138-1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6-168页 |
| 致谢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