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主要缩略词 | 第13-14页 |
| 1 绪论 | 第14-26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骨细胞及骨内的溶质输运 | 第16-20页 |
| ·关节软骨及其物质输运 | 第20-22页 |
| ·关节软骨与骨间的物质输运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24-26页 |
| 2 正常小鼠 LCS 系统内的溶质输运的载荷依赖性 | 第26-46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29页 |
|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7-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7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9页 |
| ·FRAP 实验 | 第29-31页 |
| ·FRAP 实验分组 | 第31-32页 |
| ·图像及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 ·溶质速率的计算 | 第33-35页 |
| ·光学应变测量 | 第35-36页 |
| ·反射系数的测定 | 第36-37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37页 |
| ·实验结果 | 第37-43页 |
| ·加载强度大小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加载频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胫骨表面应变量 | 第40-41页 |
| ·LCS 系统的溶质速率 | 第41-43页 |
| ·PCM 内的反射系数 | 第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3 弥散性微损伤对 LCS 系统内溶质输运的影响 | 第46-56页 |
| ·引言 | 第46-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49页 |
| ·过载拉伸试验 | 第49页 |
| ·试验分组 | 第49-50页 |
| ·FRAP 实验 | 第50-51页 |
| ·输运表征 | 第51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51-53页 |
|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 ·无外力条件下弥散性微损伤对 LCS 系统内分子扩散的影响 | 第53页 |
| ·静态拉伸条件下弥散性微损伤对 LCS 系统内分子扩散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4 基底膜蛋白聚糖(Perlecan/Hspg2)缺失小鼠骨细胞 LCS 系统内溶质/流体输运的变化 | 第56-70页 |
| ·引言 | 第56-57页 |
| ·实验材料 | 第57-58页 |
|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7-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62页 |
| ·胫骨顺应性测量 | 第58页 |
| ·FRAP 样品的制备 | 第58页 |
| ·FRAP 实验 | 第58-60页 |
| ·数据分析及结果测量 | 第60-62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62页 |
| ·实验结果 | 第62-68页 |
| ·胫骨表面应变量 | 第62-64页 |
| ·FRAP 试验骨陷窝的形态学表征 | 第64页 |
| ·不同基因型小鼠 LCS 系统内溶质扩散率 | 第64-65页 |
| ·输运增强度 | 第65-66页 |
| ·不同基因型小鼠 LCS 系统内的溶质速率 | 第66-67页 |
| ·不同基因型小鼠 PCM 内的反射系数 | 第67-68页 |
| ·讨论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骨关节炎关节内软骨与软骨下骨的物质输运 | 第70-80页 |
| ·引言 | 第70-71页 |
|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71页 |
| ·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71页 |
| ·实验方法 | 第71-73页 |
| ·OA 模型的验证 | 第71-72页 |
| ·关节形貌和脉管浸润检测 | 第72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72-73页 |
| ·实验结果 | 第73-76页 |
| ·OA 模型的验证 | 第73-74页 |
| ·关节形貌和血管浸润 | 第74-76页 |
| ·讨论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6 16,16-二甲基前列腺素 E2 对关节软骨原位软骨细胞胞内钙响应的影响 | 第80-92页 |
| ·引言 | 第80-81页 |
| ·实验材料 | 第81页 |
| ·关节软骨模型 | 第81页 |
| ·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81页 |
| ·试验方法 | 第81-84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81-82页 |
| ·荧光染色及钙信号检测 | 第82-83页 |
| ·实验分组 | 第83页 |
| ·图像数据处理 | 第83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83-84页 |
| ·试验结果 | 第84-88页 |
| ·不同浓度 PGE2对离体培养软骨细胞胞内钙响应的影响 | 第84-87页 |
| ·PGE_2对关节软骨不同层内原位软骨细胞胞内钙响应的影响 | 第87-88页 |
| ·讨论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不足之处与后续展望 | 第93-96页 |
| ·不足之处 | 第93-94页 |
| ·后续展望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18页 |
| 附录 | 第118-119页 |
|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8-119页 |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