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0-23页 |
| ·徽州古民居 | 第20-21页 |
| ·庭院 | 第21页 |
| ·庭院景观 | 第21-23页 |
|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 ·实地案例考察 | 第23页 |
| ·参阅相关文献资料 | 第23页 |
| ·对比分析、系统性研究 | 第23-24页 |
| ·论文框架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徽州庭院景观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 | 第25-45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与历史 | 第25-32页 |
| ·民居庭院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 第25-28页 |
| ·庭院景观的起源 | 第25-26页 |
| ·西方庭院景观的发展 | 第26-27页 |
| ·中国庭院景观的发展 | 第27-28页 |
| ·徽州庭院景观的发展历程 | 第28-32页 |
| ·起源时期南宋 | 第29-31页 |
| ·发展成熟时期明清 | 第31-32页 |
| ·现状 | 第32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与文化 | 第32-40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隐含的文化意识 | 第32-38页 |
| ·自我防卫意识 | 第32-35页 |
| ·社会等级意识 | 第35-36页 |
| ·风水方位意识 | 第36-37页 |
|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意识 | 第37-38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的精神 | 第38-40页 |
| ·特色的地域文化 | 第38页 |
| ·高度的情感寄托 | 第38-40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与社会 | 第40-45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与社会主体人 | 第40-42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社会价值 | 第42-45页 |
| ·生态价值 | 第42-43页 |
| ·人文价值 | 第43页 |
| ·经济价值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徽州民居庭院景观的体系类型及要素分析 | 第45-67页 |
| ·徽州庭院景观的类型分析以使用功能区分 | 第45-48页 |
| ·民居庭院 | 第45-46页 |
| ·祠堂庭院 | 第46-47页 |
| ·书院庭院 | 第47-48页 |
| ·徽州民居庭院景观的空间形式类型分析 | 第48-51页 |
| ·“井”景 | 第48-49页 |
| ·“庭”景 | 第49页 |
| ·“院”景 | 第49-50页 |
| ·“园”景 | 第50-51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要素分析 | 第51-61页 |
| ·围合性实体要素分析 | 第51-54页 |
| ·柱 | 第51-52页 |
| ·围墙 | 第52页 |
| ·建筑单体 | 第52-53页 |
| ·建筑群 | 第53-54页 |
| ·非围合实体要素 | 第54-61页 |
| ·自然实体要素 | 第54-60页 |
| ·人工实体要素 | 第60-61页 |
| ·虚体要素分析 | 第61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空间体系分析 | 第61-64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立面体系 | 第61-62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平面布局体系 | 第62-64页 |
| ·徽州庭院景观顶面体系分析(天井) | 第64页 |
| ·徽州庭院景观的特性 | 第64-67页 |
| ·自然生态性 | 第64-65页 |
| ·场所内向性 | 第65-66页 |
| ·空间渗透性 | 第66页 |
| ·功能实用性 | 第66-67页 |
| 第四章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设计整合 | 第67-76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设计理念 | 第67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设计手法 | 第67-70页 |
| ·分隔 | 第67-68页 |
| ·过渡 | 第68-69页 |
| ·渗透 | 第69-70页 |
| ·映射 | 第70页 |
| ·徽州古民居庭院景观的意境营造 | 第70-76页 |
| ·审美理念 | 第71-72页 |
| ·艺术手法 | 第72-76页 |
| ·依山造势、依水造景 | 第72-73页 |
| ·景观设计与文学、诗歌、绘画等的融合 | 第73-74页 |
| ·巧妙运用对景、借景和框景等组景手法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徽州民居庭院景观的古今对话 | 第76-93页 |
| ·现代民居庭院的类型分析 | 第76-80页 |
| ·城市民居庭院 | 第76-77页 |
| ·农村民居庭院 | 第77-80页 |
| ·庭院平面布局 | 第78-79页 |
| ·庭院纵向布局 | 第79-80页 |
| ·城乡结合部民居庭院 | 第80页 |
| ·现代民居庭院景观的设计特点整合 | 第80-82页 |
| ·现代民居庭院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82-84页 |
| ·学科孤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少 | 第83页 |
| ·风格简单模仿,效果不突出 | 第83-84页 |
| ·自觉执行绿化法规的意识不够,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 | 第84页 |
| ·现代民居庭院景观设计对徽州古民居庭景观的借鉴 | 第84-87页 |
| ·对其生态理念的借鉴 | 第85-86页 |
| ·对其审美理念和意境营造理念的借鉴 | 第86-87页 |
| ·对其人本思想的借鉴 | 第87页 |
| ·未来庭院景观发展 | 第87-89页 |
| ·设计案例 | 第89-9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99页 |